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助千年佛典焕发数字新生

——博鳌亚洲论坛第十届宗教分论坛聚焦全球佛典数字化工程

2025年04月03日 11:2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50403111942

(主办方供图)

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第十届“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成功举办。来自6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12位高僧大德与文化学者,以圆桌会的形式,围绕主题“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的探讨与展望”展开研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表示,佛教典籍是佛教文化传播和哲学思想发展的根本,充分体现了佛教对人类文化和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中国佛教界向世界佛教界发出了“实施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的倡议,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佛教界、学术界同仁朋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在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佛教界将始终秉承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佛教界、学术界一道,在真诚对话、平等交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中,共同推动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建设,共同分享佛教典籍数字化成果,共同弘扬佛教经教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403111952

(主办方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是分论坛发起人之一,也是唯一连续出席十届分论坛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印顺表示,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世纪工程,不仅是AI技术命题,更是文化使命。这些年,围绕佛教典籍数字化,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参与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创新。“我们采用数字化技术编纂《中华佛教大辞海》;面向泛南海诸国推动佛教经典数字化互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海佛学院作为中国首个面向东南亚的佛教国际教育平台,迄今已招收培养了来自老挝、蒙古国、柬埔寨、尼泊尔等国106名留学生。相信这些留学生也将为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印顺说。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释光泉强调,汉文佛典的数字化整理对于讲好中国佛教故事,推动中国佛教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介绍了杭州灵隐寺近年来在佛典数字化工作方面的成果,例如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古籍OCR引擎”“古籍数字化生产平台”“古籍数字化工具平台”“佛典阅读平台”等多款网站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了《径山藏》《永乐北藏》《思溪藏》等大藏经数字化工程,实现了对佛教典籍的深度整理与智能化开发利用,未来还将从量的拓展和质的突破两方面系统建设,实现佛典数字化的双重跃升。

中国台湾佛教电子佛典基金会董事长、台北艺术大学与法鼓文理学院名誉教授释惠敏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各地学术与僧团机构代表共同成立的“国际电子佛典倡议会EBTI”,为中国台湾的数字佛典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他还介绍了当前全球佛教数字化从数字化典藏(DA)到数字人文(DH)的现状,提出了未来“AI-BCI”(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的佛教文化数字化构想。

中国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助理宏祥从敦煌文献珍品《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的数字化工程谈起,称赞数字技术的介入,为敦煌文献的整理校勘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他表示,敦煌诸多文献既保留了原始佛教的思想,又结合了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质,也吸收了西域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共生的文明结晶。敦煌文献的保护,需要跨学科的协作;数字佛典的建设,仰仗全球资源的共享;而人类文明的赓续,更离不开每一代人的使命感。

中国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朱翠萍谈道,佛典所承载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典整理作为一项文化事业,不仅是国家文化正朔所系的重要工程,也为国际社会所尊崇。佛典数字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政府、教内组织、高校或研究所、出版单位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华书局作为《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续编》和其他重要佛经文献整理的传统出版方,以及古籍数字化的践行者,期待世界佛教文献的结集工作早日启动,推动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川中光教介绍了日本净土宗推进的“增上寺三大藏经数字化”工程,增上寺完成三套大藏经的全面数字化并向全球公开。日本净土宗综合研究所副所长户松义晴追溯了增上寺三套大藏经的渊源。佛法东传中国,历时800年译经不辍,至大唐盛世汇集为五千四十八卷的大藏经。又因北宋时期中国印刷术日臻精妙,才推动了大藏经雕印的浩大工程。增上寺奉纳的三套大藏经雕版,正是17世纪日本德川宗家初代将军德川家康命人自中国迎请的,堪称汉字文化与印刷文明发展的活见证。“期望三套大藏经籍的数字化,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惠泽未来。”户松义晴表示。

韩国曹溪宗高丽大藏经研究所理事长宗林分享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韩国海印寺高丽大藏经数字化工作以来,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高丽大藏经的电子文本和光盘问世,推广至各地的经验,并提出以数字化技术完成综合大藏经和编写概念词词典工程的未来构想,呼吁齐心协力让千年佛典焕发数字新生。

泰国副僧王、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委员、金山寺主持帕·蓬玛西提分享了泰国在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方面的经验。他提及,今年是中泰友好建交50周年,两国友谊不仅基于经济政治合作,更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宗教基础。他呼吁各国精诚合作,推动全球佛典数字化建设,让法音宣流于数字时代,为全球民众提供更便捷接触佛法的渠道。

缅甸僧伽大导师委员会主席桑迪玛·毗旺萨介绍了缅甸佛教的历史与现状,表示缅甸佛教界愿与各国佛教界携手共进,积极推动全球佛典数字化世纪工程。

斯里兰卡科伦坡岗嘎拉玛寺首席住持卡林德·阿萨吉介绍了岗嘎拉玛寺正在进行的千年贝叶经珍本的修复工程,讲到中国高僧法显开启的两国千年佛缘以及近年来印顺法师推动的“南海佛教朋友圈”建设,续写了两国千年传奇法谊。他呼吁,建立跨国协作机制,将佛教典籍化为数字法藏,让佛教智慧超越时空,照耀当下。

微信图片_20250403111959

(主办方供图)

本届宗教分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海南省宗教事务局、海南省佛教协会承办。(毛立军 王珊)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