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福建漳州龙海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让月港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似月”,故得名月港。
400多年前的福建漳州古月港,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港,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地之一。现在,月港古镇仍以其独特的方式述说着往日繁华和今日风貌。
今日的月港,何以再扬帆?又该怎样打造“大月港”城市IP,重现“大月港”昔日荣光?近日,在漳州市龙海区政协“挖掘月港海丝文化资源,赋能龙海文旅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畅所欲言。
区政协委员潘国全建议,依托月港遗址公园,在晏海楼旁建设月港碑园,或在城隍庙旁边的广场打造碑林走廊,集中展示古月港地区碑刻文物,并借助现代科技,复原碑刻,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展示窗口或文化基地。
洪达勇委员认为,要以“海丝﹢”为核心脉络,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挖掘向价值转化跃升,特别是加快建设“AR时空走廊”,开发“海丝非遗数字地图”,打造“舌尖上的航海志”主题餐饮,创新“海丝盲盒经济”等。
“希望加大财政投入,活化故址古迹,再现古月港风景。同时,结合古月港曾经的5个商市、地方美食和南音、锦歌、木偶戏等闽南传统艺术,开辟古月港文化旅游线路,积极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文化互鉴。”纪华勇委员紧跟着建议道。
“目前,月港旅游仍存在景点单一、产业链短、吸引力较弱等问题。”黄振宇委员提出,加快推动月港海丝文旅IP与当地产业合作,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品;加快培育海丝文旅经济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与节庆经济,让月港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漳州1300多年的历史中,月港时代是其中最高光的时刻。”区政协主席洪海涛表示,要充分认识月港海丝文化的厚重历史地位和对当前“大龙海”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共同打造“大月港”城市IP,为重现“大月港”昔日荣光接好时代接力棒。(本报记者 王惠兵)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