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重庆彭水县政协助推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
打造社区“红心大课堂”如何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近日,重庆市彭水县政协组织委员走进汉葭街道鼓楼社区天津路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教育基地,与县教委、汉葭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围绕“打造社区‘红心大课堂’,传承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育‘小课堂’”主题开展协商。
“彭水第一小学校—天津路—南渡沱红军渡口遗址—红军渡广场”是重庆市首批“红岩思政”(小学段)研学精品线路之一。该线路中的天津路曾是黔州都督府治所在地,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彭水共产党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围绕打造社区红色文化实景课堂,昌建敏委员建议,进一步深入挖掘天津路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红色故事短音频、微电影,结合现场讲解,让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王茂莲委员建议,立足天津路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资源,聚力建设“彭水红色文化传承鼓楼社区陈列馆”,打造彭水“红岩思政”研学实践主阵地。
围绕用好“行走的思政课堂”有形载体,金鋆委员建议,打造“红色初心照童心”学校“红岩思政”品牌,推动思想教育“小课堂”向社区延伸;代世波委员建议,编好“红岩思政”教材,串起一个个红色“小故事”,发挥学校党建带队建功能,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红色历史,补足精神之钙。
围绕建好社区红色文化传承讲解队伍,王茂委员建议,将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学生、社区网格员、城区小学“红领巾”队伍作为红色文化传承志愿者,统一组织培训及考核合格后,颁发“红色文化传承讲师”聘书,打造彭水红色文化研究专业人士+红色文化传承讲解团队。
“委员建议很实在,我们照单全收。”县教委、县文联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将加强协作,编审红色文化传承思政课程,组建传承讲解队伍,开展专项培训,让思政“小课堂”有效对接社会“大课堂”。汉葭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也表示,将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社区“红心大课堂”,协同有关部门、学校建好思政教育“社会大课堂”。
(通讯员 段战农 本报记者 凌云)
编辑:孙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