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四川省政协委员建言——
抓住人才关键 谋划创新未来“今年,我省一项重要的牵引性工作是抓好‘两个100’,即布局100个‘从1到10’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施100个‘从10到100’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力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运行。”近日,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会议期间,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省科技厅原副厅长景世刚的一番发言,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
四川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赋予四川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使命任务。多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明确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全省科技系统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不断提升基础研究策源带动能力。”会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同志通报的情况让人眼前一亮:印发实施《四川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聚焦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构建了完善的基础研究体系;支持25家地方高校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大项目173个……更让委员们振奋的是,此前省政协委员提案关注的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年均投入已超过3亿元,立项项目2000个以上。
针对目前四川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张晓玫、李建清等委员提出了“引进培育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壮大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遴选和支持一批有潜力、敢创新的基础研究领域优秀青年团队”“探索建立企业联合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投入”等建议,受到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面对知识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延华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四川各高校纷纷瞄准发展所需,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点246个,撤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206个,目前,有19所高校115个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她还建议,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具有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更多创新要素向发展主战场涌流。
“科技工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听完大家的发言,参加会议的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谢商华鼓励大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省委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系列决策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建言,积极为四川建设全国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高地鼓与呼,在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中贡献科技智慧、书写精彩履职篇章。(记者 韩冬)
编辑:孙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