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陕西西安市政协委员建言——
积极打造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培养本土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在前不久召开的西安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多位西安市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提出了增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议。
2024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西安市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但目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缺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课时和师资,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委员们表示,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与深化,西安市亟须出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顶层方案,增设人工智能课程。市政协委员、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校长徐雄提出,要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制定《西安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验校建设、资源平台搭建等核心任务,并配套专项资金支持。在课程设置上,确保每校每周至少1课时人工智能课程独立教学时间,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指标,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实施。
“现有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高深,让中小学生望而却步;而有些教材则过于简略、零散,无法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尤婷建议,由教育部门主导,组织跨学科团队编写教材。小学阶段教材可通过趣味故事、小游戏等形式,引入人工智能概念;初中阶段安排简单编程实践,如控制简易无人机飞行;高中阶段深入讲解核心算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如分析人工智能在基因测序中的应用。
“开好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在于储备和培养优秀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市政协委员、西安网络智库与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李杰补充道,要强化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和转岗培育等方式充实学校人工智能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与高校或企业研修。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协同发展,通过结对帮扶、网络共享课程等方式,为农村学校提供远程实践支持。
委员们还建议,要设立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打造区域示范标杆,遴选在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的学校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教育部门为其提供一定资金扶持;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用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鼓励科技企业与中小学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举办人工智能相关比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等。(记者 路强)
编辑:孙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