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直播“孤品”竟是二手旧衣!

——宁夏三级政协呼吁:完善溯源机制刻不容缓

2025年04月09日 12: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丢弃的旧衣数量将上升到5000万吨,平均每人每年将淘汰16件废旧衣服。在很多社区、公园甚至学校的角落,你可能都见过带有“公益捐赠”标志的旧衣回收箱。投进去的衣服,仿佛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能够传递温暖,帮助需要的人。然而,这些装满爱心的衣服,真的能如愿被送到贫困山区或灾区吗?

答案是:不一定。

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银川市政协、贺兰县政协均反映,众多所谓的“孤品”服装,实则为二手衣物,部分甚至是从回收站捡来的旧衣。在直播间中,打着“尾货孤品”“源头工厂”“品牌清仓”“商场撤柜”“样衣版衣”等幌子,给那些脏乱差、卫生状况不达标的二手旧衣穿上“华丽外衣”,使其摇身一变,成为号称“仅此一件”的稀缺商品。

许多孤品直播货源批发厂家采取“论吨收、按件卖”的模式,仅凭肉眼判断衣物品相,这无疑存在着疾病传染的潜在风险。“这种行为不仅构成了欺诈,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暴露出二手服装货源管理和直播带货行业监管层面的诸多问题。”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民说。

宁夏三级政协调研发现,当前废旧纺织品行业门槛偏低,正规企业较少,小作坊通过减少规范化场地投入、回避劳动健康保护责任、逃避税费等非常规方式降低成本,甚至在经营中以次充好,恶意竞争,挤压正规企业的经营空间。

同时,还存在销售欺诈行为。因为二手衣物成本较低,有中间商或处理机构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回收的衣物进行分拣、简单处理。商家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将二手衣物冒充“孤品尾货”,通过虚假宣传和欺诈手段误导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吸引购买。以旧充新,存在色差、污渍、异味、磨损等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此外,二手衣物的质量、卫生情况难以保障,存在细菌、霉菌、化学残留等健康隐患,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同时,由于孤品主播或商家往往不提供退换货服务,部分直播间甚至存在拉黑消费者、拒绝沟通等恶劣行为,消费者一旦遇到问题难以维权。

为此,宁夏三级政协建议,要完善溯源机制,建立健全二手衣物溯源或标识制度,追溯商品的来源和流通轨迹,进一步完善二手商品回收利用的相关行业标准、管理制度。

加强对网络直播销售平台的监管,强化法律法规约束,对于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对于违规销售冒充品的商家进行罚款、关停等处罚,建立黑名单并及时公示,限制或禁止再次入驻平台。

制定卫生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二手衣物的清洁消毒、储存条件、包装标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的监管和检查,保障二手回收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本报记者 范文杰)

编辑:孙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