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柳亚子“杖逐林庚白”

2025年04月10日 09:23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国人知道柳亚子,大致源于《沁园春·雪》一阕词。柳亚子出身书香世家,早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1924年加入国民党,后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一道反蒋。柳亚子年轻时醉心革命,曾有诗曰:“功罪自凭千劫史,牺牲宁惜万人头。”并以“此乃黄巢、宋江口气”自谓,其性情刚烈可见一斑。

柳亚子的“暴脾气”,有一事载诸史册,即人们津津乐道的“杖逐林庚白”事件。

林庚白是民国诗坛一位怪杰,有人称其为“民国诗圣”。他自称:“九一八之前,海内诗人郑孝胥第一,庚白第二;郑附逆后,庚白第一,杜甫第二。”

林庚白“禀性颖悟”,有“神童”之称。14岁以成绩第一考入京师大学堂,17岁当选众议院议员兼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20岁任非常国会秘书长兼孙中山秘书。如此经历,即便有章士钊“别人作诗第一,庚白吹诗第一”的揶揄,也足以睥睨文坛了。

1912年,林庚白与柳亚子结识,加入南社。二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柳亚子视林庚白为“世之振奇人也”“其诗自佳”“理想瑰奇,而魄力雄厚”,谈到二人关系,柳亚子更称:“平生交友遍天下,顾(故)能在各方面予我以最大之影响者,惟(唯)林庚白、陈巢南二君耳。”

柳亚子对林庚白如此欣赏,为何又会报以老拳呢?

柳亚子在《记林庚白》一文中坦陈,从1928年以来,自己与林庚白交往极为密切,后来因为一点小事情闹了别扭,即所谓“以细故失欢”。于是,柳亚子“操杖逐之于客座中”,林庚白见势不妙转身就跑,柳亚子年迈体衰没能追上。事后,林庚白非但不记恨,反而奉诗一首说:“故人五十尚童心,善骂能狂直到今。”

究竟什么样的“细故”,导致柳居然不顾斯文,在大庭广众之下悍然“操杖逐之”?南社成员、“补白大王”郑逸梅回忆,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那年正赶上柳亚子过生日,在家摆了几桌,亲朋好友都来祝贺,自然不会少了林庚白。酒至微醺,聊起南社建立初期情况,林庚白随口问道:“当年为何不请张一塵、黄炎培、章士钊、胡汉民等人参加?”柳亚子解释说:“不是不请,是遭到这些人都婉拒。”林庚白笑称:“恐怕是那时你老兄名气不够大,号召力不够强。”柳亚子听后认为“庚白有意挖苦,故提此问”“从此和庚白不相往来,有绝交的意思”。

事后,经南社成员徐蔚南从中调解,二人关系恢复如初,林庚白也就经常到柳府上高谈阔论。郑逸梅《南社丛谈》一书记载:

一天因论诗不合,争闹起来。亚子大发脾气,举起一棒向庚白掷去,庚白逃,亚子追,环走室中。亚子深度近视,行动不便,大声叫骂。他的夫人郑佩宜听到了,阻挡了亚子,庚白才得以溜走。

郑逸梅书中所述“杖逐林庚白”事件经过,与柳亚子《记林庚白》文对照,略有出入,但更加生动有趣。唯有一点,郑逸梅没有明确自己是否在场,恐系道听途说,可信度大打折扣。

柳亚子膝下有一子二女,长子柳无忌、长女柳无非、次女柳无垢。柳无垢之子柳光辽所撰《往事钩陈(柳亚子轶事两题)》一文称,“杖逐事件”根源在于林庚白对柳无垢的追求。

文章写道:1932至1933年间,柳亚子与林庚白过从甚密,有时候林庚白一天要往柳家跑两趟。查看当时林庚白的文章、诗词、书信及日记,“都能看到一个人名:无垢。她就是柳亚子的小女儿,我的母亲,一个隐身在‘杖逐’事件后面的关键人物”。

柳光辽文章里,引用了林庚白生前涉及柳无垢的大量文字,并称:

(林庚白)如此全程地关注着无垢,如此频频献诗表意,是为那(哪)般?启人疑窦……林庚白在矛盾中,而阿爹(柳光辽按家乡习俗称呼外祖父柳亚子为“阿爹”)的幼女那时还不到20岁,刚进清华大学。阿爹希望她和林庚白的感情,止步在友谊,不要进一步发展。于是,“咯咯咯”,阿爹就像老母鸡那样,张开了双翅,这便是“操杖”的“细故”。

……

一次,我到上海田林十村去看望北丽(即林北丽,林庚白夫人)婆婆,北丽婆婆和我讲道,“杖逐林庚白”的起因是我的母亲——也许北丽婆婆认为,向公众的宣示要谨慎,里面有隐私嘛,儿子还是应当了解实情的。

柳光辽的深入考证,彻底揭开了“杖逐事件”幕后实情。人们也就能够理解,林庚白“逃”出柳宅后,不仅没有与柳亚子反目成仇,反而写诗示好的原因。

1937年11月,林庚白与林北丽在南京首都饭店举行婚礼,证婚人是陈铭枢。1941年12月,林庚白在香港九龙惨遭日寇杀害。

柳亚子虽以暴脾气杖逐林庚白在先,但又以菩萨心照拂故友身后事于后。不仅为林北丽的“生计奔波”,还应其之请,操刀撰写林庚白家传,并主动整理林庚白遗著,筹划出版事宜。称得上有情有义的“可人”!(郭岭松)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