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要闻
民盟中央:向心发力,筑牢青少年“心防线”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身心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高度聚焦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各党派正从自身出发,探索如何让全民更健康。
为筑牢青少年“心防线”、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年3月,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卫生防治体系的提案》,该提案背后,是深入的调研和积极的实践。
以调研为笔锚定问题精准发力
过去一年,民盟组织充分发挥党派优势,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卫生防治积极组织调研。民盟北京市委会率先行动,成立由民盟盟员、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有效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组,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邢国光任小组组长。课题组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讨,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策略。同时,还多次赴(市、区)教委、具有代表性的多所中小学、卫生健康委及其所属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座谈。
在学校调研时,课题组走进教室,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课间休息,部分学生独自坐在角落,很少与同学交流。”邢国光告诉记者,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他了解到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家庭陪伴缺失、沉迷电子产品等,存在焦虑、情绪波动、人际交往压力等现象。
此外,课题组还参加了不同学校的交流座谈会。“有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相伴,自己时常感觉孤独。还有学生表示,玩电子产品上瘾难以停下来,过后又觉得很空虚。”邢国光说。
课题组了解到,虽然不少学校引入了智能心理测评系统,但筛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后续干预衔接仍需加强,校医合作机制在实践中存在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城乡学校间呈现不均衡分布态势。
多管齐下构建心理健康防治体系
如何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卫生防治体系,呵护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基于调研,民盟中央提出以下建议:
在学校方面,建立严格的心理健康教师准入制度,进行在职教师持续专业培训,避免被安排教授其他课程。明确职责范围,包括个案咨询、危机干预、心理健康筛查及数据分析等,并与学校所在地精神卫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邀请专业医师定期来校指导,开展联合咨询、诊疗等活动。
在社会层面,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通过学校课程、社区活动和媒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家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例如,组织心理健康专家走进社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向家长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在技术层面,应用具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健康筛查工具,结合家长、教师等多方信息,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学生,应建立快速转诊机制,对已经确诊或疑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建立长期跟踪管理档案,定期评估其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建议。
用社会服务守好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除积极组织调研外,民盟中央还充分发挥界别优势,依托盟内教育、医疗、法律等领域的丰富专家资源,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项目,全方位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工作。
民盟中央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9月,民盟中央组织专业团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活动中,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慷慨解囊,向毕节市七星关区捐赠了价值150万元的“民盟烛光行动——新东方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公益项目”,为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民盟各级组织也积极响应号召。民盟山东省委会积极发声,呼吁社会各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来自民盟天津市委会的张丽珊作为心理咨询专家,在2024年5月随民盟市委会赴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并为当地教师举办了《解读原生家庭,诠释行为背后的动因》专题讲座。2024年10月又带领和平区耀华中学、第二耀华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和平区中心小学及和平区万全小学的七位老师,涵盖语文、道法、英语等多个学科,与七星关区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未来,民盟中央和民盟各级组织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探索创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蓝天。”民盟中央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陈姝延)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