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高规格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进一步凸显新时代中国对周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4月8日至9日举行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显示了中国一如既往致力于打造和平、稳定、繁荣周边的决心和信心,释放出坚定不移扎根周边、建设周边、贡献周边的强烈信号。在新的形势下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将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友好合作提供新动力,为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对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深刻认识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全球变局先看周边,大国之路起于周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几十年来,我国发展得益于有利的周边环境,而周边地区也分享了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形势新发展和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新变化,进一步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与时俱进完善周边外交战略布局,推动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世界动荡变革期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交织叠加,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彰显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现实意义。
秉持和弘扬新时代周边外交理念方针。“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是中华文明一贯推崇的处世之道。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3年召开新中国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思考周边问题、部署周边工作,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系统提出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观,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坚持亲仁善邻、以诚相待、互惠互利、开放包容、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既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新时代中国在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成为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的中流砥柱,并不断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推动和引领周边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利益相融,命运与共。逾越千年的交往构建起“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的纽带。在世界历史新的十字路口,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把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作为战略支撑,巩固战略互信,管控矛盾分歧,走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把“全球南方”国家高度集中的周边打造为“全球南方”合作的重要平台,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安全发展格局必将开辟出新的广阔前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航船必将行稳致远。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