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聚焦
斗栱藏智慧 神兽话国安
——一堂跨越千里的国安教育课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前夕,香港培侨中学与北京人大附中分校联合举办“京港两地共上一堂国安课”,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帮助京港两地青少年树立国家安全观。
4月9日上午,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结束后,以“守护文明薪火 共筑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课在香港培侨中学大礼堂拉开序幕。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外墙为什么是金色的吗?”此次授课的北京人大附中分校老师高维阳抛出话题,瞬间让培侨中学近500名初中生提起了兴趣,“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紫禁城的铜器文物。”
高维阳结合着大屏幕上一张张文物图片,一边介绍古建的精巧绝妙之处,一边解释其背后包含的深刻含义。“文物承载的是我们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高维阳如是说。
这堂40分钟的“国安课”不仅结合了故宫博物院的实践案例,还融入人大附中分校学生的研究成果,生动阐释文化遗产保护对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性。高维阳表示,“文化安全”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易理解消化,故选择该主题进行讲解。
两侧的大屏幕上同步展示着北京课堂的实时画面,让这对姊妹学校的同学一同从“文化安全”的视角理解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讲解之余,高维阳还精心设计了小组讨论作业,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故宫召开‘太和论坛’,邀请各界专家为文化保护献计献策,你希望成为什么角色?”
学生邱子晴希望成为故宫文创设计师。她认为,用大家喜欢的文创产品去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厚的保护意识,不能让中华文化被别的国家挪用,因为这事关我们的国家安全。”
作为此次活动的司仪,培侨中学高二学生崔储谦全神贯注地聆听了这堂“国安课”,并表示受益匪浅。“这堂‘国安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结合古建筑,给我们介绍‘斗栱’的知识。斗栱对屋檐不仅有支撑和减震的作用,还有较强的装饰性。蕴藏着古人对建筑结构的钻研与智慧,更体现出中华文化之精髓。”崔储谦表示,平时很难想象2000多名师生一起上一节课的氛围可以这么好,既有丰富的知识要点,又产生了很强的共鸣。“我认为国家安全教育是要让国民从多角度理解什么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涉及哪些领域,须如何维护。就像这堂课,高老师从故宫文物的角度给我们讲解文化领域的安全性,内容的切入点十分独特,并且深入人心。”
“这堂生动的国安教育课,让我对文化安全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我越发明白文化安全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意义。”香港培侨中学初三学生刘颖睿说,高老师提及的故宫文化令她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故宫的十大神兽,更深深吸引着她,下次一定要到北京故宫实地看一看。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通过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外活动等多种创新举措,全面推进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让国安意识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培侨中学老师穆家骏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总体来说,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20个领域。这次人大附中分校的老师从大家平时很少提及的文化层面切入,展开对国家安全的讨论。无论从课件的准备,还是现场生动活泼的介绍,都令香港师生耳目一新。尤其看到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还有很多思考和互动,可见这种‘软性视角’的切入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未来我们也将进行更多类似的尝试。”
本次课堂还邀请澳门教业中学、福建省厦门一中、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云南省双柏县第一中学、山东师大二附中、广东省肇庆一中、惠州市实验中学、深圳市南头中学等培侨中学姐妹学校共2000余名师生线上参与。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表示,这是培侨中学第一次以连线形式与其他学校共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希望能以这种新颖形式,加深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识。“未来,两校计划进行更多合作,包括评选优秀课后作业、组织其他课程等。多家线上参与的学校也期待加入到活动中,让更多青少年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本报记者 刘圆圆)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