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资讯
“幻鹰”展翅两岸间
——一位台青的十年湾区“羽”宙
赛场上的简诚毅
“希望未来我的俱乐部成为热爱运动的台青来深第一站,让他们更快了解深圳、熟悉深圳、爱上深圳。”
——简诚毅
3月底的一个周末,乍暖还寒。记者来到深圳市龙岗区龙东社区,刚想开口打听和简诚毅约定好的幻鹰羽毛球馆,就看到几位背包里插着羽毛球拍的人大步朝一条小街里走去,于是记者快步跟上。
早晨9点多,羽毛球馆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挥洒汗水,尽情享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不一会儿,简诚毅也来了,只见他穿的黑色运动服上写着“广东”两个字,背着一个大大蓝色羽毛球包,身材挺拔、阳光帅气,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指了下球包,笑着说,“下午要去另一家球馆教球,晚上就直接去明天比赛的地方熟悉场地了。这次比赛高手如云,能见到很多老朋友……”
“这是我的第一家球馆,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来深圳10年,现在有自营球馆4家,合作球馆1家,先来参观一下吧。”他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和教练、熟悉的小学员打着招呼。
10点整,小学员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训练,“你小时候也是这样训练的吗?”记者问。简诚毅腼腆一笑,“他们最小的5岁左右,不知道我算不算半路出家?”
▶▶▶羽毛球选择了我 我也坚定地选择了羽毛球
“我祖籍福建,在台北出生长大,其实幼儿园开始练习的是跆拳道。”简诚毅说,他小时候很喜欢运动,10岁的时候在家附近和父母打羽毛球,被一所小学的羽毛球教练一眼选中。“其实那时候我个子也不算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灵活性和协调性好,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开始了系统、专业的羽毛球训练。”
从小学到初中,简诚毅每天上学之前要练球1个小时,下午放学后再继续练球4个小时。到了高中,训练强度就加大了,比赛也多了。后来,他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考入台湾清华大学资讯工程系。“家人都为我高兴,觉得可以拓宽我的职业选择范围。这个专业当年在台湾很火爆,毕业生大都进了‘大厂’。”大学期间,简诚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体育生向文化生转变的适应过程,“能进这所台湾顶尖高校的都是学霸,我和同学们差距很大。学校不会因为以体育特长身份而在文化课考核上面‘放水’。只能拿出比赛时的不服输精神迎头赶上。”他还取得了台湾排名赛第三名、台湾大专杯第四名的成绩。毕业时,简诚毅拿到了台积电的offer。
“是不是就像我们这里的毕业生进入腾讯或者百度?”记者有点儿好奇。
“差不多,2015年当时的薪资是200万元新台币左右,约等于40万元人民币吧。”简诚毅算了一下。
记者感慨,这个工作放在现在来看,是多少应届生梦寐以求的。
“可是我还是想选择羽毛球,而且有了一个更‘疯狂’的想法——来大陆打球。那个时候我的偶像是林丹,而且听说北上广深经常举办国际赛事,设施完善先进,我就想来看看。”简诚毅说,“父母和姐姐都是公务员,希望我毕业后稳稳当当、按部就班地在台北工作生活。他们没想到我如此‘叛逆’。”
2015年10月,简诚毅揣着几千元钱,背着心爱的球拍,上了飞机。“小时候羽毛球选择了我,长大后我也坚定地选择了羽毛球。”直到今天,他从未后悔。
▶▶▶我选择了深圳 深圳也接纳了我
“深圳是距离台湾最近的一线城市,我想在气候和生活上应该比较好适应。”简诚毅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落地宝安国际机场后,乘地铁一号线到了竹子林地铁站,“我觉得福田是深圳比较繁华的地带,估计羽毛球运动开展得好一些。”他先找了一家酒店落脚,靠着在台湾搜集好的写满4页纸的球馆信息,用酒店的座机一个个打电话咨询。“‘登陆’第一个目标,就是联系球馆打比赛。”
住了几天酒店,简诚毅觉得要降低生活成本,于是开始寻找合租房,找房子的过程也是他了解深圳的过程。“深圳有的球馆竟然有60多块训练场地,而在台湾有6块场地就算大球馆了,有点儿小震撼。”回想起那段日子,简诚毅没有提及太多辛苦,而是提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小发现。“我还发现这里的一点点奶茶,和我以前在台湾喝的50岚奶茶简直一模一样。”
一周之后,他收到了球赛邀约,参加龙腾杯不仅拿了冠军,也结识台湾老乡和深圳台商协会的朋友们。每天打完球,微信上就又多出几个朋友,和球友宵夜时又认识了朋友的朋友……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活力,让简诚毅逐渐融进这座城市。
简诚毅慢慢打出了名气,他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羽毛球公开赛等更大范围的比赛,也去了上海、广州等更多的城市。“对祖国越了解,对大陆的羽毛球运动越熟悉,越想告诉广大台湾青年,祖国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他身体力行,用打球、教球积攒的资金和人脉,在2018年创业,成立了一家专业从事羽毛球培训、赛事组织策划为主的体育公司。
“打了十几年球,我却不知道场馆的挑高,不知道训练场地到休息区的距离,也不知道地面胶皮的厚度……”从羽毛球运动员,到经营管理球馆的创业者,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球馆刚刚步入正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打乱了节奏。教练流失、学员退费、租金压力……“父母也劝我回台考公。”简诚毅对未来也有些迷茫。
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对运动员来说是最宝贵的特质,对创业者来说也是。在台商前辈们的鼓励下,简诚毅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员工有社保减免、税收减免等惠台政策。转机就在危机中。在挫折中成长的他已经褪去青涩,多了几分沉稳,精打细算后,他趁新冠疫情期间球馆租金回落,又新增了2家球馆。
简诚毅给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起名“幻鹰”,“高手对决,球路变幻莫测,挥拍就像‘鹰翅疾如风’。”他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鹰的锐气,在大湾区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
▶▶▶来的时候很多人帮助过我 现在我想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呼吁大家进行体重管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在大陆待久了,简诚毅对各种健康和体育资讯更加熟悉,“这10年,我见证了大湾区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爱上这项运动。”
简诚毅还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将羽毛球运动推广至中小学课后活动。目前俱乐部已有在训队员5000多名,输送了9名队员到广东省体育学校,3名队员到广东省羽毛球队,1名队员到国青队集训。
共同的爱好是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方式。除了在深圳推广羽毛球运动,简诚毅还组织深圳的青少年与港澳台三地羽毛球团体进行交流合作。2024年8月,他组织了一场深穗港台四地的初中生羽毛球交流活动,50多位台湾青年是首来族,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大陆的运动员。“这里的竞技水平很高,希望有机会再来切磋。”来自台湾西湖中学的郭鸿钧兴奋地告诉简诚毅。
随着两岸交流、比赛、集训的增多,简诚毅在台湾的队友、朋友,了解到他在深圳的发展,都为他高兴,来深圳看望他的同时也寻求在深圳的发展机会。“超过90%的台湾羽毛教练到深圳都会先来我这里。现在俱乐部里有6位台湾来的教练,广受学员和家长好评。”简诚毅希望,未来他的俱乐部可以成为热爱运动的台青来深第一站,让他们更快了解深圳、熟悉深圳、爱上深圳。“来的时候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我想帮助更多的人。”
随着俱乐部规模扩大,台湾来的教练也越来越多。为了他们在深圳工作得更加安心,简诚毅给他们办理了社保。“我自己先尝试了一下,在网上申请很便捷。体会到了‘来了就是深圳人’。去年父母来深圳看望我,看到我在这里安家,也放心了很多。”10年来,他觉得自己的根已经深深扎入这座城市。
2023年,简诚毅荣获“深圳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我不仅是‘台青’,也是‘深青’。”简诚毅非常开心能够得到深圳的认可,他说,“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2024年,简诚毅在深圳城市推介大会上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并喊话台青:“台湾和大陆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深圳创新、活力、包容,是台青发展的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白杨)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