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张澜的抗战教育檄文

2025年04月16日 09:10  |  作者:党跃武 贾德灿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37年10月10日,恰在淞沪会战关键一战大场之役的前夕,由张澜(字表方)参与创办并亲自题写刊头的《抗战星期刊》在四川成都创刊。该刊现存最后一期为1937年12月第七、八期合刊。办刊时间虽短,但从现存各期的文章篇名和大量的文化名流作为文章的撰稿人来看,其抗战思想启蒙作用是非常大的。

《抗战星期刊》的发刊词《我们的话》指出:“本刊别无立场,除了站在全面抗战的立场以外。不怕我们这一群人过去也会有过不同的意见和主张,就在现在,在某些点上,也未必就毫无参差,然而在抗战救亡这点上,则是绝对同一的。”这同样体现张澜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者的高尚品行,展现出洋洋大观的领袖禀赋和兼容并包的大家风范。

认真拜读张澜《是非与认识》这篇短短400多字的文章,既觉是一篇教育檄文,更感是一篇教育范文。文中,张澜说:“那些甘心去做汉奸的人,他们也未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未必完全都是由于生活穷苦,其所以如此,都是由于不明是非。”可以显见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因此,教育必须具有正确的方向,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持有的正确的立场和不变的根本。

张澜同时指出:“社会上似乎没有一定的善恶标准,分不出谁是谁非,真是真非,因之一般人眼里只看着名利和富贵,而不去问是非了。”这里的善恶标准和是非标准就是要“明于大义”,就是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文章中,张澜明确提出:“如果你认识了中华民族之抗战必胜,而且非抗战不可,那你也就不主张与敌人媾和了。如果你认识做汉奸没有出路,认识了做汉奸对于国家民族是一种罪恶,认识了敌人之内部的矛盾,你也就不作汉奸了。”在同一期中,四川大学教授邓胥功在《消灭汉奸的根本办法唯有教育》中说道:“汉奸何以发生”“非金钱,非权位,一言以蔽之,‘蔽于大义’”“教育民众,乃是消灭汉奸的治本办法”。因此,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宣扬大义、弘扬正气、提振信心、振奋民情的责任之重,无可比拟、无可代替。这些思想都是张澜民族自信、教育自觉、思想自省精神的体现。

(本文作者贾德灿系民盟四川省南充市委会三级调研员)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