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李四光选专业“三级跳”

2025年04月17日 09:17  |  作者:王剑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02年,13岁的李四光考上了省城第二高等小学。他坐船到武昌去上学时,看见外国的军舰在长江里横冲直撞,激起的大浪掀翻了中国的小木船。他非常气愤,发誓一定要学造船,将来造出大军舰,把洋人赶出长江、赶出中国去!

1907年,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被公费派往日本留学,学习“舶用机关”技术。期间,李四光加入同盟会,孙中山送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学成归国后,李四光发现:造船需要钢铁,可当时的中国连铁矿都找不到几处。于是他决定重返校园深造。1913年,李四光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贴合实际的采矿技术。学了一年,他又考虑到:造船、造机器需要矿藏,可这些东西全都埋在地下,第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们在哪儿才行。最终,李四光毅然决然地转到了地质系,通过六年学习,获得了硕士学位。

1920年,李四光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他一边教书,一边进行科学研究,出版了《中国地质学》,逐步成为国际上卓有建树的地质学家。抗战期间,李四光与地质学同仁一道,辗转祖国各地,寻找煤炭、铁矿,支援抗日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那时,国家急需石油能源,但探明储量却非常少,一些大国对中国进行石油封锁。为了走出被他国“卡脖子”的困境,李四光作为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主任,提出了“先找油区、后找油田”的理论,并组织人手,分别前往新疆、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华北、松辽平原等地进行勘探。终于在1959年发现了大庆油田,震惊了全世界。而后续发现的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也让中国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立志科学救国,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转学地质,这“三级跳”的背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需要”。

2009年,李四光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10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王剑)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