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汪曾祺发现陈登科

2025年04月18日 13:59  |  作者:崔鹤同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50年,汪曾祺进入北京市文联,被安排在《说说唱唱》编辑部工作。

《说说唱唱》编辑部设在一幢日式小楼里。这幢房子有个大壁橱,被用来专放废稿。来稿每天以百件计,而可用的不到1%。日积月累,壁橱里的废稿如一座小山,想从这里发现可用之稿,也就如深山探宝。每天新收到的来稿都很难处理好,没有谁再花工夫到废稿堆里寻宝。可汪曾祺竟从废稿堆里淘出来一部长篇小说《活人塘》,作者是默默无闻的陈登科。这部书稿被涂抹得很乱,满纸错别字外加作者自造的怪字,宛如天书一般。一位初审编辑,读了两三页,实在读不下去了,就扔进了废稿堆。

隔了一段时间,汪曾祺从废稿堆里发现此稿,把书稿读完。他发现其思想和艺术都颇有新意,甚至可以说不可多得的佳作。做出这样的判断后,汪曾祺不惜再花工夫,改了那些勉强能辨认的错别字,然后送到主编赵树理的案头。赵树理看了,完全同意汪曾祺的看法。这位农民出身的大作家,不仅同意将此稿再作修改后发表,还亲自动手修改和润色其中几处。

审稿中还有件趣事,原稿中有好几个“马”字,但下面都没有四点(原大写马字,即简化字一横),许多人都被难住了。汪曾祺面对这个字抽了半盒烟,仍不知何意。恰逢作家康濯来编辑部,他琢磨片刻,认为这是个“趴”字,理由是,马看不见四条腿,那不是趴下了吗?为慎重起见,编辑部特地去信问陈登科,回信说:正是这个意思。作者为编辑部能认出他自造的字感到欣慰。

正是汪曾祺慧眼识珠,《活人塘》发表后,陈登科因此而一跃成名,步入文坛,后来成为了著名作家。(崔鹤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