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菜乡蝶变:当科技与文化在寿光蔬菜博览会上“生根发芽”

2025年04月21日 16:18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4月21日电(记者 高志民) 四月的寿光,菜香与创意齐飞,科技共文化一色。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正如火如荼举行,这座“中国蔬菜之乡”再次以“绿色·科技·未来”为,在45万平方米的展场上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壮美画卷。从智能机器人穿梭的温室大棚,到充满谐音的创意挂件,从VR虚拟的火星农场到传承千年的农圣文化,展会串联起科技赋能与文化铸魂的双重密码,诉说着寿光蔬菜产业“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

1

科技赋能:从田间到“火星”的创新之旅

“今年展会实地种植展示2600多个蔬菜品种、80多种先进种植模式、100多项新技术,首次引入的‘打药、授粉、巡检、喷雾’多功能智能机器人,让田间管理进入‘无人时代’。”展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隋申利站在10号馆前,向参观者介绍着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革。作为连续25年见证菜博会成长的“老菜博人”,他深知科技是寿光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展会早已超越了农产品展销的范畴,成为全球蔬菜科技的“孵化器”。

在3号馆的VR体验馆,山东科技大学2025届志愿者黄一凡正带领孩子们穿越“火星峡谷”。“戴上VR眼镜,就能体验火星种植的全过程,从土壤改良到智能灌溉,每个环节都融入了寿光的农业科技。”她介绍。

今年首次设立的VR体验馆特设“火星种植区”“观测仓区”,将航天科技与设施农业结合,让“把蔬菜种到火星”的梦想照进现实。在室外展区,6个国内外园区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开幕,镜头扫过荷兰的智能温室、哈萨克斯坦的寿光技术示范园,隋申利感慨:“25年来,菜博会从区域性展会成长为UFI双认证的国际盛会,靠的就是不断把‘科技基因’注入每一片菜叶。”

文化铸魂:蔬菜背后的乡土密码

走进3号馆的艺术大菜场,五彩斑斓的挂件墙前围满了市民——“天之‘椒’子”“寿比南山”“巨款‘姜’至”等俏皮名字配上辣椒、南瓜、生姜的卡通造型,让传统蔬菜变身“文化使者”。“这些挂件的设计灵感来自寿光的蔬菜文化和民间俗语,比如‘再卷也是菜’既呼应了年轻人的‘内卷’调侃,又突出了蔬菜的坚韧生命力。”

布好玩+菜乡宝贝创办人桑丰伟手持一款“寿比南山”挂件,讲述着创意背后的巧思。作为土生土长的寿光人,他扎根菜乡10年,将“农圣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开发出200余款蔬菜主题文创产品,让“菜篮子”变成“文化篮”。

展会里,文化的印记无处不在,蔬菜科技文化艺术深度融合,航天育种与《齐民要术》相互衬托;充满灵感的舞蹈《农圣遗风》演绎着贾思勰的农耕智慧;“寿光好品”展区,老匠人现场制作的蔬菜烙画、菜汁染布吸引了国际参展商的目光;而在农圣贾思勰宣传推广活动中,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蔬菜灯彩”,将萝卜、茄子雕成灯笼,点亮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之路。

隋申利说:“寿光的蔬菜不仅是农产品,更是文化符号。我们举办‘贾思勰农业奖’、打造蔬菜主题研学综合体,就是要让‘一粒种子’承载起乡愁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2

融合共生:打造产业升级新生态

从田间到舌尖,从科技到文旅,菜博会搭建的“融合舞台”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在日光温室高产栽培区,智能温控系统与传统“寿光大棚”碰撞出高效农业的火花;休闲农场里,游客体验着“摘菜、烹饪、文创手作”的全链条田园生活;而VR体验馆的“火星种植”场景,更是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洽谈合作,试图将农业技术与文旅研学结合开发沉浸式项目。

“展会不是终点,而是产业升级的起点。”隋申利透露,本届展会期间签约的“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将整合5G、AI技术,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智慧平台。

桑丰伟的文创摊位前,一位来自深圳的采购商正拿着“巨款‘姜’至”挂件拍照:“这种兼具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在一线城市的文创市场很有潜力。”他的感受印证了寿光“蔬菜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理念——25年来,展会累计吸引超3400万人次参与,促成交易额超千亿元,更让“寿光蔬菜”成为价值百亿的区域公用品牌。如今,科技让蔬菜种植更高效,文化让蔬菜内涵更丰富,两者的融合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正如黄一凡在VR体验馆看到孩子们惊叹时的感悟:“当蔬菜不仅是食物,更是科技的载体、文化的符号,它就有了改变乡村、连接世界的力量。”

暮色中的寿光菜博园,智能机器人仍在大棚里巡检,文创店里的“菜乡宝贝”闪烁着灯光……25载耕耘,菜博会早已超越了展会本身,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在这里,科技让土地更肥沃,文化让产业更温暖,而两者的深度融合,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正如桑丰伟设计的“天之‘椒’子”挂件所寓意的: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与文化的翅膀,每一片菜叶都能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