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协在行动丨四川德阳罗江区政协:增强“帮”“护”意识 助力减负提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减负赋能、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
日前,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政协召开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部分区政协委员、民营企业负责人与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共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之计。
“建议打破部门分割,由教育和人社部门联合搭台,组织企业和区内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技能比赛,企业可以派人当评委、提供场地设施,也可派企业职工观摩,让企业和学生更好相互认知、力争‘双向奔赴’,为企业发现、招引技工人才创造条件,助力学生就业,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类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倪婷婷委员提出的建议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共鸣。
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问责处罚让企业疲惫不堪,但职能部门开展检查也是职责所在。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司艺雯委员呼吁,明确一个部门牵头,通过综合执法检查,统筹涉企检查或执法,减少频次,降低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程涛委员也建议,执法部门要增强“帮”“护”意识,多在事前指导纠偏,消除问题隐患,降低事后执法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座谈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随着多重战略和改革举措的出台,中央和地方有大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项目,但许多民营企业因人员精力不足或缺乏钻研政策的能力,对企业现状与政策的适用性研究和有效对接存在诸多困难,“有的政策等企业着手去争取时,已经过时了。”对此,多位来自企业的委员建议,职能部门要设置熟悉政策和本地区企业概况的专人与企业对接,及时举办面向企业的政策解读会及指导,增强政策送达的及时性,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争取政策、用好政策。
蒋涛委员提出,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区内涉企中介公司的监管,扶优驱劣,确保良性竞争,督促中介公司重质量、守规矩,在满足企业服务需求的同时,避免留下后遗症。
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与会人员积极踊跃发言,共收集到“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金融供需衔接”“培育满足经开区职工生活多样化需求的消费业态”“降低门槛,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等意见建议20余条。
“会后,我们将形成专题协商报告,报呈相关领导参考。”参加会议的区政协副主席刘锵表示,区政协还将持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座谈和协商议政,畅通企业诉求建议直达渠道,抓好协商成果转化利用,用心用情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提质。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颜青松)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