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政协:探索 “政协 + 司法行政” 模式 构建法治建设新格局
乌兰浩特市部分政协委员在乌兰浩特看守所男监区监控室巡查
人民政协网 4月21日北京报道 (记者 田福良 通讯员 黄妍 刘文静)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政协创新推出 “政协 + 司法行政” 工作模式,通过深化民主监督、法治服务与基层治理协同,为法治乌兰浩特建设注入新动能。在全市 “政协 + 司法行政” 工作推进会上,《关于开展 “政协 + 司法行政” 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路径。
乌兰浩特市部分政协委员在乌兰浩特看守所男监区监控室巡查听取报告
“监司协同” 筑牢司法公正防线
市政协与市司法局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司法行政全流程监督。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委员调研发现心理辅导与职业培训短板,建议被司法局迅速采纳,为矫正对象实施“心理 + 技能” 双提升计划,有效降低再犯罪率。此外,委员对重大执法活动、法律服务质量开展专项评估,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规范透明运行。
“法润民生”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依托政协委员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双方合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法律援助领域,委员推动增设便民服务点、简化申请流程,让更多困难群众便捷获助;政协法律界委员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普法讲座 80 余场,惠及群众超 2 万人次,显著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多元解纷” 共筑社会和谐基石
政协委员与司法行政人员联合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引入行业专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 “情理法 + 专业支撑” 的调解模式。在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案件中,委员凭借社会经验疏导情绪,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上半年成功化解复杂纠纷 120 余起,调解成功率达 92%,成为基层稳定的 “减压阀”。
“法治赋能”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全市各镇街构建 “议事厅 — 议事站 — 议事点 — 议事角” 四级协商网络,司法局派驻司法所工作人员全程提供法律支持。过去半年,司法人员参与基层协商 180 余次,完成议题合法性审查 90 余项,确保协商成果合法合规,推动基层治理从 “有事好商量” 向 “有事依法商” 升级。
“这种协同模式既彰显政协民主监督的柔性力量,又强化司法行政的刚性支撑,是法治建设的创新实践。” 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耿成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机制,推动 “政协 + 司法行政” 在立法协商、执法监督等领域深化合作,为群众打造更优质的法治环境,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