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世界读书日·委员话阅读
全国政协常委陈彦:阅读让我们织茧并破茧化蝶
人类自草创文字以来,阅读便成为一种高级文明活动,早先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多数人是不可能有阅读便利的。在印刷术产生以后,阅读才能向社会漫延,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仍是一种奢侈。工业文明以后,书籍成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普通商品,才全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读不读是个人的事,但书籍来源,已越来越不是横亘在人类面前大山一般的障碍。只要你阅读,书,一般是会找到的。
在大千世界中,个人或是渺小而无力的,我们的基本形态也并不比一个虫卵织茧作蛹显得更加强大。我们由生到死,也是一个从织茧到破茧的过程。很多人只是完成了生命的织茧,就形成了终结式闭环。而最精彩的生命,恰恰是破茧化蝶的过程,甚至以后。这一切,都需要内力与外力的配合,比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之于人,同样是综合性很高的考量。除了外部环境的适恰性,更在于自身能量的适配。人的生命能量从物质层面讲,靠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蛋白质;而从精神与灵感层面讲,来自信息接纳,更有赖于宽阔而深广的阅读。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织茧与破茧成蝶的千百种可能性。不阅读,这种可能性就缩减成可以想见的一种或几种了。
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首先让我们把自己的生命茧房编织得更完美一些,不至于连小小的属于自我的“茧房”,也编织得漏洞百出、粗糙不堪。这是一个基本的人生追求。而阅读的第二层目的,是提高我们的判断力。我们置身信息化的世界,眼花缭乱,不知风从何来,云归何处,这就需要一个基本的判断力。而判断力来自我们丰富的生命经验,一个人的生命经验永远是有限的,唯有浩瀚的历史积淀,那是无法计量的人的阅历的“数据库”,才是帮助我们准确判断的“罗盘仪”“定位器”。而阅读的更大目标,是升华出一个人的创造性来,这是真正的破茧成蝶。人类的一切创造性贡献,都来自站上巨人肩膀的飞身一跃。任何人想站上去,都需要走过阅读这一关。例外是有的,但臻于化境的沧桑正道,可能唯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在AI时代,面对纷扰的信息与知识点,深度阅读变得尤其重要。哪怕好好捧起一部经典、一本大书,读深读透,也比见天胡乱抓住一百一千条转瞬即逝的信息更为重要。
(作者陈彦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