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资讯

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护航创新发展

——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展现综合履职成效

2025年04月23日 17:14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4月23日电记者 高志民)在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发布9件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涵盖刑事、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益诉讼等多个领域,彰显检察机关通过“一案四查”机制深化综合履职,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实践成果。

数字赋能精准监督:斩断虚假诉讼黑色产业链

宁波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系列虚假诉讼案是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之一。该公司通过伪造17枚公司印章、虚构影视作品放映权,在全国提起90余起著作权侵权诉讼,诱导酒店支付小额赔偿牟利。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检察院依托数字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异常诉讼线索,查明授权链条造假事实,最终推动法院再审改判28件案件,并对陈某等3人追究刑事责任。

“此类虚假诉讼隐蔽性强,受害企业往往因取证难而妥协。”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表示,检察机关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监督模型,实现了从“被动受理”到“主动筛查”的转变,同时强化民事、刑事检察协同,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

技术破局“盗链”侵权:厘清网络传播权保护边界

在张某、孙某侵犯著作权案中,二人通过“盗链”技术绕过爱奇艺等平台广告系统,非法传播8.3万部视听作品,牟利3.92亿元。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通过技术专家辅助审查,明确“盗链”行为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要件,最终对主犯张某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万元。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还推动11家互联网企业签署《反“盗链”宣言》,建立行刑衔接机制,促进行业自律。

该案明确了“盗链”行为的刑事可罚性,为同类案件提供了裁判指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评价:“检察机关在技术类案件中主动引入专业支持,既精准打击犯罪,又推动形成行业治理共识。”

公益诉讼守护非遗:激活“汴绣”地理标志生命力

“汴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曾因市场乱象面临品牌贬值危机。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立案,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没收伪造标志产品,并联合教育部门开设汴绣课程,破解技艺传承断代难题。

“我们以检察建议与政协提案双向衔接,推动全市形成保护合力。”龙亭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该院还牵头制定《净化汴绣市场若干意见》,建立“汴绣品牌法治保障中心”,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双赢。在郝某旺侵犯商业秘密案中,检察机关通过追赃挽损帮助企业恢复核心竞争力;在“汴绣”公益诉讼案中,则延伸至人才培养和产业生态建设。

构建“大保护”格局:从个案办理到社会治理

此次发布的案例中,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刑事打击、民事监督、行政履职和公益诉讼等手段,展现了知识产权检察职能从单一惩治向综合治理的深化。本次公示的案例中,有刑事案例6个,其中包括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犯罪案例各2个,还有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益诉讼案例各1个。

刘太宗强调,下一步将聚焦科技前沿、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数字检察+综合履职”模式,通过高质效办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筑牢法治屏障。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