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资讯
北京海淀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25年度)及典型案例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徐艳红)“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共受理涉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5000余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案件60%以上”。4月24日,北京海淀法院发布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25年度)》,对近三年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发布了涉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纠纷10件典型案例。
据海淀法院梳理,2024年该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171件,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657件,同比上涨12.73%;其中以速裁方式结案1995件,占全年审结案件的54.55%。海淀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贾柏岩表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保障,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淀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杨德嘉介绍了近三年涉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涉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问题成为热点。与AI相关的纠纷不断增多,被诉行为表现多样且案件受关注程度较高,应选择何种路径进行保护以及相关法律适用的考量因素成为此类案件审理的难点及要点。
其次,涉数据不正当竞争案件备受关注。平台数据保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此类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数据类型日趋多样、诉争标的高、争议大,而对数据权益的认定、行为正当性的判断始终是此类案件的重点问题。
第三,涉新类型网络平台责任纠纷日益增多。网络平台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呈现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使得对平台责任的准确认定和划分难度不断加大。
第四,适用惩罚性、裁量性赔偿的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当事人提出适用惩罚性赔偿、裁量性赔偿主张的案件呈现上涨的趋势,如何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裁量性赔偿系难点和重点。
第五,“数智枫桥”纠纷化解机制创新深化发展。如何妥善处理和化解涉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类纠纷案件,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创新生态保护,始终是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点。
结合上述案件特点和趋势,海淀法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维护公平、健康、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纽带桥梁作用,构建协同高质量发展合力;三是强化司法机关法治保障职能,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
随后,海淀法院发布了十件涉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包括“百科词条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皇冠曲奇’与‘蓝罐曲奇’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未经许可抓取体育赛事资讯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涉‘文心一言’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生产销售假冒‘华为’品牌交换机惩罚性赔偿案”“直播带货‘泡泡玛特’服饰惩罚性赔偿纠纷案”“教育培训机构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热播剧署名纠纷行为保全和解案”“破解企业微信通信协议行为保全案”。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