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杨令茀的豪气
民国画家杨令茀的父母非常开明,并不重男轻女,杨令茀从小便接触到众多中外名著,萌生了对绘画、诗词的浓厚兴趣。她天资聪颖,5岁即有画作入选当地画展;8岁师从江南著名画家吴观岱学画,吴先生称她的画作有“渊然”“穆然”之美,其用笔“无不效法正宗”。
年纪大一点后,家里又将杨令茀送往上海启明女塾和务本女中读书。启明女塾由法国教会开办,除国文外,所有课程都用法文讲授,因此杨令茀的法文非常出色,后来,她又学会了英语等其他语言,精通的语言达到6门。毕业后曾任教于江苏如皋小学和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1年,杨令茀碰上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疼爱她的大哥杨味云将其带到北京,她得以跳出江南的小圈子,接触更广阔的华夏文艺世界。她拜樊增祥为师,学习诗文;又在绘画、书法等方面得到了陈师曾、林琴南等名家指点。不仅在北京办了个人画展,甚至曾与齐白石联袂办展。
1912年,民国内务部总长朱启矜接受下属建议,将奉天(沈阳)故宫、热河行宫的文物迁移到北京,在紫禁城内成立古物陈列所。几年后,廉泉出任古物陈列所保管委员兼主任,后来又代理所长,他与杨令茀是同乡,久知其画名,盛情邀请其时还在京城客居的杨令茀到古物陈列所任职,杨令茀爽快地答应了。
她的工作之一是临摹传世之作,可自由使用故宫所藏的上等纸绢、颜料、金箔等。这段经历既使她广泛阅览了前人佳作,又使她的绘画技巧突飞猛进。
1928年,杨令茀应有关方面之邀去东北举行画展,年底,又奉古物陈列所派遣到奉天工作。没想到,不到三年,日本即发动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后,派女间谍花重金拉拢杨令茀,杨令茀非常鄙视叛国行为,慨然写下“关东轻弃千钟粟,义不降日气节坚”的诗句。为摆脱日军纠缠,她前往德国举办画展。行前,她将自己在沈阳皇姑屯购买的600亩土地捐献给当地的基督教女青年会。一边旅行、一边作画,并将所得款项寄给上海救国会作为抗日活动经费。(游宇明)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