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从“菜篮子”到“金名片”

——寿光市政协为推动“寿光模式”输出“架桥铺路”

2025年04月25日 09:4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4月的山东寿光,春意盎然。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在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盛大开幕。45万平方米的展区内,2600多个蔬菜品种、100多项新技术争奇斗艳,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分会场同步联动。这场盛会背后,寿光市政协以“搭桥铺路”的担当,为“寿光模式”走向世界注入政协智慧。

用政协沟通交流架起“重要桥梁”

在寿光市政协主席袁世俊心里,寿光不仅是“中国蔬菜之乡”,全国人民的“菜篮子”,也是向全国输出先进蔬菜种植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源头。为了积极探索协作新机制,打造共富新样板,在实现自身蔬菜产业持续升级的同时,致力于“把一整套蔬菜产业化模式推向全国”。寿光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积极献计出力。

“寿光市蔬菜种植、研发方面的工作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打造出寿光的‘品牌蔬菜’,许多创新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寿光之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真经。在此,对你们的热情接待、周密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寿光市政协收到一封来自山西省大同市政协的《感谢信》,简短文字道出了对来寿考察的由衷感谢,道不尽两地政协携手推进工作的浓厚情谊。

近年来,来自省内外各级政协的多批次考察组先后来到寿光,围绕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设施农业种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预制菜产业发展”“蔬菜种业种苗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传承”……各地政协的来寿调研题目涵盖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蔬菜产业发展全链条。

在寿光市鲁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我们公司从种子、土壤、园区建设等方面把控农产品品质。三者缺一不可,产业链完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做大做优企业品牌。”寿光市政协委员、公司董事长李平正在向外地政协考察团介绍企业打造高端农业的经验。

寿光市将政协间沟通交流作为推动“寿光模式”输出的桥梁,每一场来寿调研都坚持“精选考察站点、精准划定路线、精心准备座谈”。年初,确定了鲁盛农业、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亮泽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13家委员单位为“寿光模式”输出“窗口单位”。“作为‘窗口单位’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能力,努力发挥更大作用。”李平说。

把“有事多商量”平台作为“关键推手”

“寿光市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种植,向全国26个省区市提供了蔬菜问题集成解决方案。但如何更好利用蔬菜技术优势推动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解‘寿光模式’输出中的条件制约?希望大家积极发言,共谋良策。”在寿光市政协“助推‘寿光模式’输出”协商议政活动中,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界别群众代表共同交流,气氛热烈。

“不是单纯地照搬,而是立足实际地融合。依托在寿光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气候模拟室,根据‘输入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开展蔬菜种植模拟,确保相关品种成功种植。”寿光市政协党组成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主任付乐启立足在雄安新区结对发展蔬菜产业的经验谈出了自己的观点。

与会人员建议,顺应市场对高品质蔬菜的消费需求,以寿光市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推动“输入地”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当地土壤问题研发适宜的种植新模式,助推增产增收;组织技术人员走出去,在全国强化种植技术服务……

“我们将认真吸纳和研究委员们、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前期政协调研组远赴西藏、江西等地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协商报告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会上,寿光市政协有关负责人员表示。

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铺就“有效路径”

一条社情民意信息能带来什么?“我是寿光市政协聘任的特邀信息员,肩负着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动‘寿光模式’走出去的重任,提出的建议能得到重视,我感到特别自豪。”农民信息员孙永恒在提报的《应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中,指出了当下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了建章立制、示范引领、要素保障等三项建议,得到了省政协采纳。为此,寿光市率先出台家庭农场补贴政策,如今全市家庭农场年产值已突破30亿元。

“我们建立了一支‘带泥土味’的信息员队伍。”袁世俊说。作为省政协确定的首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寿光市政协聚焦“寿光模式”,在信息“责任田”上实现好收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提供“寿光智慧”。去年来,政协报送农业类信息127条,其中《越冬小麦冻害应对措施》被全国政协采用,推动农业农村部启动黄淮海小麦防冻应急机制。

健全工作运行、信息评稿会、帮联沟通三项机制,抓好机关干部、政协委员、特邀信息员三支队伍,突出政协职能、农业产业、委员专长三个优势,寿光市政协联合农业部门、镇村、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及农业界委员和界别群众,发挥“蔬菜硅谷”聚识平台作用,整理报送了粮食安全、蔬菜保供、种业发展等大量农业类信息。

从“区域性展会”到“国际双认证”的推力

“菜博会能成为国内首个获国际展览业协会双认证的农业展会,离不开政协的全程参与。”寿光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首届菜博会举办以来,寿光市政协连续26年组织委员围绕展会升级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引入国际标准认证”“设立海外分会场”等建议40余条。今年,政协推动首创“多地联动”模式,让乌兹别克斯坦的客商通过云端同步感受“寿光芯”番茄的培育技术。

寿光市政协委员、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守波的提案《加快培育温室装备龙头企业》助推了寿光市“农业装备产业园”的建设。“我们依托‘寿光模式’的卓越优势,先后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几内亚、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服务团队,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全套温室系统解决方案。”王守波介绍,公司已在全球22个国家建设了272个种植园区,在国内21个省市区设计建设园区170个,为寿光的蔬菜设施装备企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协商聚力:破解“走出去”的“水土不服”

“在西藏推广温室大棚,不能照搬寿光经验!”2023年,寿光市政协一场关于“高原蔬菜种植适配性”的协商会上,委员与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专家激烈讨论。会后形成的《气候模拟种植技术推广建议》被市政府采纳,促成“高原气候模拟实验室”落地,成功将寿光黄瓜移植到海拔4500米的日喀则。

这种“问题导向”的协商机制已成为常态。针对“海外技术员短缺”难题,政协联合人社局开设“一带一路”农业技术培训班,累计为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培训本土化农技人员800余名;围绕“种业卡脖子”问题,农业界委员推动建立“蔬菜种质资源库”,收录全球1.2万份种源。

“要让‘寿光模式’既造福国内,也惠及世界。”站在菜博会“全球蔬菜产业链图谱”前,袁世俊信心满怀。从“一粒种”到“一桌菜”,从“中国菜乡”到“世界菜园”,寿光市政协正以“一棵蔬菜的全球化旅程”,书写着新时代人民政协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王伟成 记者 高志民)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