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从“整体恶化”到“整体改善” 我国草原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
人民政协
同时,各地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人工种草力度、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草原休养生息。草原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虽然取得一系列成绩,但
他表示,下一步,“十五五”期间,草原工作将以稳定草原数量、提高草原质量、盘活草原存量为目标,推行分区施策、分类管控、分级治理,系统构建草原功能分类管控制度体系。将编制草原保护发展中长期规划,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抓实种草改良和草种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国产草种自给率。以打击毁草开垦违法行为为重点,强化草原资源监管,推动完善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谋划布局退化草原分级治理,进一步推进国有草场、草原公园和红色草原建设;积极谋划以高标准人工草地建设为重点的草产业发展思路,以优质牧草供给有效缓解草畜矛盾;研究制定草原定额管理制度,规范“草光互补”项目建设管理。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近年来,我国草种业发展备受关注。
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二级巡视员赵兵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新建近60万亩的草种繁育基地,年产优良乡土草种近2.5万吨,有力地支撑了“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草种需求。
作为草原大省,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内蒙古将治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摆在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体化推进。2024年选取17个旗县开展解决草原过牧试点工作,探索出规模化集中养殖、区域性冷季异地代养、饲草料中央厨房建设等十种有效分流模式,试点旗县分流超载牲畜376.9万羊
内蒙古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国庆说,当前,内蒙古草原已经进入不少于45天的“带薪休假”休牧期,超载牲畜正在进行有效分流,饲草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农牧民科学养牧、保护草原的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下一步,在充分吸纳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内蒙古将再用一年左右时间集中攻坚,通过因地制宜疏解超载牲畜、全面提高草原监管水平和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等措施,使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基本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