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政协智慧遇见乡村沃土

——河北承德市政协多措并举点燃帮扶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年04月26日 09:1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4月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画山村和五家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4年来,承德市政协夯实“四民四送五振兴、政协委员再聚力”主题实践活动之基,创新谋划22项精准帮扶举措,推出新一轮对口联系帮扶工作机制,立足群众所需、政协所能,助力绘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

聚专委会之力,一村一策精准帮扶

“村里路灯坏了,都给装上新的,晚上亮堂堂的,出门方便多了!”画山村村民王大爷说的路灯更新,是承德市政协创新推出“4﹢1﹢1”帮扶工作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针对画山村、五家村的资源禀赋差异,市政协按照“4个专委会包联一个村、每村驻1支工作队、1套精准方案落地”的机制,量体裁衣定制帮扶方案。

在画山村,提案委牵头推进道路亮化、河道治理,增设健身路径;财经委组织委员捐赠困难学子,助力健康成长;农委协调专家开展玉米、中药材、大棚蔬菜种植和牛羊养殖技术培训。在五家村,教科卫体委组织委员捐赠有机肥,积极开展送医下乡义诊;社法委帮助西红柿种植户提高种植水平,拓宽销售渠道;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推动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硬化;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组织委员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

“专委会的专业优势与村庄需求精准对接,让帮扶更有针对性。”市政协副主席谷宏健说,通过整合8个专委会资源,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帮扶合力。

拓展增收渠道,提升基础设施

“以前冷棚西红柿只能卖给本地商贩,现在政协牵线,有望直接对接国内批发市场和当地商超,每斤至少多赚两毛钱。”五家村种植大户冯小芳算了笔账。

承德市政协将产业振兴作为帮扶核心,为两村量身打造“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模式。年内,协调市县农业部门和农技专家开展多场种植养殖培训;积极推动承德山水集团与两村签订农产品供销协议,帮助打造市政协帮扶村区域品牌。同时,引导村民学习反季节蔬菜种植,赴模范地区学习大棚管理技术,并协调有关部门实现有效劳务输出。

画山村的环境和设施还在持续提升。当地环保部门计划增配60个分类垃圾桶,让村庄面貌焕发新颜;市政协协调市体育局捐赠健身器材,让文化广场真正成为村民打卡地;县农业农村局已将该村300亩耕地纳入2025年高标准农田规划,村民们满心期待。

为确保帮扶效果,承德市政协开展月调度、季评估,将6个项目纳入跟踪清单,由专委会定期督导进展。同时,助推以购代捐,电商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

注重民生温度,强化精神富足

承德市政协将民生事项作为帮扶工作发力重点。各专委会和办公室年内将联合残联为两村发放轮椅和助听器,让村内残障人士重拾生活信心;组织医卫界委员开展送医下乡,实现村民免费体检全覆盖;建立走访脱贫监测户长效机制,将暖心物资送给最需要的村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市政协相关专委会联合市文联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委员书画家挥毫泼墨,为农户创作春联、家训,让传统文化浸润乡风。在画山村,文化广场已成为村民跳广场舞、举办文艺演出的热门场所。“以前农闲就打麻将,现在看演出、学舞蹈,日子更有滋味了!”村民感慨道。

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靠天收”到现代农业,4年来,承德市政协精准帮扶措施改变着两个村的模样。“看到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干劲更足了。”市政协农委主任孙金红的话道出了大家心声。

当政协智慧遇见乡村沃土,会催生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政协帮扶不是一阵风,而是搭建连心桥。”市政协主席吴清海表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人民政协正与广大村民携手,着力书写着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

(本报记者 高新国 通讯员 甘明锋)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