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休闲>资讯

两项与长城有关的团体标准发布

我国长城研学旅游进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2025年04月28日 16:29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4月28日电(记者 高志民)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指导,在河北省迁安市召开的长城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以“长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国际交流”为核心,深度对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其间重磅发布了《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评价》《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等级评价》两项团体标准,标志着我国长城研学旅游正式进入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

据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云兮介绍,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启动“长城入境游行动计划”,旨在以长城为载体打造国际文旅品牌,推动中外文明对话。随后发布的两项团体标准,由长城分会牵头,联合行业专家、企业于2024年6月立项,历经公开征求意见、多轮论证修改后正式落地。标准创新性提出分级评价体系:研学指导师分为初、中、高级,须具备历史文化、急救技能、外语沟通等综合素养;研学基地(营地)按三至五星级划分,对基础设施、课程设计、文物保护等制定详细规范。

“两项标准是文旅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刘云兮表示,标准不仅明确了“烽火台军事教学”“长城诗词文化”等主题研学的课程化设计要求,更通过限流、“无痕研学”等条款约束研学活动对文物的影响,实现文化保护与教育功能的平衡。标准从立项到发布历时近两年,其间攻克四大难题:一是跨学科融合,整合历史、建筑、军事等多领域知识,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二是平衡地域差异,针对长城沿线东西部经济、基建差距,设置“基础项+特色项”评价指标;三是提升国际认可度,融入双语服务、国际化安全规范等内容,为吸引国际学生铺路;四是反复打磨细节,通过10余次专家论证会、企业座谈和两轮公开征求意见,数易其稿确保科学性。

刘云兮表示,标准的落地被视为长城精神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双引擎”。在文化层面,通过规范指导师资质(如要求掌握长城历史脉络、具备青少年心理沟通能力),推动“长城精神”融入研学课程,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在产业层面,星级营地评定将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助力长城沿线乡村通过研学旅游实现振兴。更重要的是,标准首次将“国际化”纳入核心指标,从服务语言到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研学品牌奠定基础。

据悉,下一步将推动标准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联动,探索AR/VR技术在研学中的应用规范,并计划将成功经验复制至大运河、丝绸之路等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形成跨区域研学标准体系。随着两项标准的实施,长城研学旅游正从“粗放发展”迈向“品质时代”。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为国内文旅教育融合树立标杆,更通过标准化建设让长城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的世界语言,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