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河北枣强县政协创新开展文化文史工作
在讲好故事中助力文化强县建设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政协坚持坚守政治立场、富有本地特色、发挥资政功能原则,积极开展文史研究、史料征编、著书立说、文化交流等工作,有效助力文化强县建设。
“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是枣强县的文化“名牌”,立足地域特色文化,县政协把讲好枣强故事作为文史工作的着力点,广泛开展文史资料的抢救、征集、保存、研究。围绕移民文化,陆续出版《根在枣强》等文史书籍10余部1000万余字;围绕红色文化,广泛收集革命档案史料近百万字;围绕乡村文化,规划编纂以全县553个村庄为单位、11个乡镇单独成卷的综合性史志《枣强乡村记忆》,被列为县重大文化工程。
枣强县政协深挖枣强三千年天下裘都、两千年儒风儒韵、六百年移民故事、近百年红色传承文史资源,助力塑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旅品牌,打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实现文史资料活化利用。牵头为移民文化园、大原书院、董仲舒文化博览馆、平原枪声枣强抗日战争印记馆、吕佑乾故居等文化设施编写展陈大纲,助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圈。联合新众业空调博物馆成功举办新中国票证展和家风家训展,让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为做好《枣强乡村记忆》编纂工作,枣强县政协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机制,以“政协牵头、乡镇为主、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方式,有效解决“进度”“人员”等难题,并且节省经费80%左右。此外,在县、乡、村建立编纂组织,筛选1100多名文史爱好者搜集整理基础资料,通过在书中留名的方式,调动各级干部和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编纂工作“活起来”。
在广泛开展移民资料收集整理和考证研究基础上,枣强县政协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延续“溯源、传承、交流、合作”宗旨,开展移民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移民文化交流研讨会,开展5场“齐鲁大地亲情行”活动,走访山东、湖北50多个县市区,收集各类文献资料数万册。每年接待外地寻亲问祖人员2000多人次,成功对接姓氏族谱32个,不仅促进枣强与移民地之间官方、民间层面的交流互动,也为枣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记者 高新国 通讯员 刘艳萍 蔡春晓)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