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天津市政协委员建言——
让天津成为青年人向往的城市近日,从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传来喜讯,天津港保税区的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辉及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苗永抗等三人入选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衡量一座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最主要的是看其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有调查显示,天津在对青年人最具吸引力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能带来新的业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比如无人机的飞手、人工智能的数据训练师等等。而对于青年人来说,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形态无疑蕴含着新的无限可能,所以更令其喜闻乐见。”在汪惠仁委员看来,天津要致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形成“近悦远来”效应,需落实好鼓励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创造更多新业态。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人才公寓供给,吸引青年人到津就业。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青年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刘婷委员调研认为,津港青年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可有效促进两地的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她提出,香港在金融、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集聚了大量优秀青年人才,天津要制定完善的引才策略,建立津港人才联合招聘机制,更有效地吸引香港青年人才来津。
天津正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不仅需要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发挥引领推动作用,更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青年人才成为技术技能支撑。张金刚委员开展青年技能型人才调研,通过对天津200余家企业共4261名制造业青年人才进行的调查分析,形成《天津制造业青年监测报告》。调研发现,政府制定了系列制度、政策,但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缺乏一体化联动措施。同时,青年技能人才培训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产教融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在他看来,要加强顶层设计,建设青年技能型人才素质形成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入岗培训、技能进修、竞赛竞技、晋职晋升体系建设。他建议政府部门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引导企业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
柯永振、傅雅宁等委员调研提出,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家庭、学校及全社会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委员们认为,营造良好的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十分重要,要弘扬先进典型,让青年近距离感受身边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可通过公共空间加大宣传、开发红色教育虚拟现实体验课程等,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