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港澳传真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呼吁——
以签证便利化驱动湾区旅游协同发展日前,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在深圳开幕,荟萃全球47个花园作品,旨在向世界展示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智慧与文化活力。新华社发
“五一”临近,香港旅发局新推出了“香港节庆 文化跃动”主题专页,除了搜罗一系列精彩活动,还整合了公共交通资讯、香港主要景点开放时间、过境服务及出入境管制站安排等信息,为内地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事实上,随着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持续扩容,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政策落地实施,内地居民“南下”旅游热度一再高涨,这个“五一”假期也成为港澳旅游业者“摩拳擦掌”的重要时刻。
“一签多行”释放消费活力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表示,为配合“一签多行”的措施,香港各界推出了更多与内地相关联的休闲、商务、旅游等活动,惠及香港旅游、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清明假期,内地赴港游客对香港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更值得期待。”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北京社团总会会长施荣怀表示,一系列的惠港政策为香港各方面注入新活力——香港的旅游、餐饮和零售等行业正在增添新动能,迈向新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近年来,香港与深圳的交通基建迅速发展,明显加强了香港的承载能力。如今香港与深圳共有9个陆路管制站,其中6个道路过境通道位于深圳湾、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港珠澳大桥及香园围,另外3个铁路过境通道位于罗湖、落马洲支线及香港西九龙高速铁路站,方便更多大湾区及其他省市居民自由来港,促进人员往来。
“特别是‘一签多行’政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发展,以及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唐英年说,随着大湾区交通基建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再到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开通,广州、珠海、江门和中山等地居民来香港消费日益便捷。因此他建议可以循序渐进,通过先近后远、先南后北的方式,将“一签多行”逐步扩大到更多省市。不仅能落实大湾区一体化政策,更能够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融合发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利大湾区的人员流动,免除多次申请不同地区签证的不便及限制,唐英年还建议同时考虑实施大湾区“一签通行”政策,方便海外旅客以一个签证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范围覆盖香港、澳门和广东省9个城市,让海外旅客更加便捷进出大湾区,持续放大正面效应。
构建“畅游中国”联动机制
“除了‘一签多行’,中央实施的‘54国公民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能为区域旅游经济注入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对于旅游业仍处在复苏阶段的香港和澳门,若能同时也受惠于国家最新的扩大免签政策,以此为契机加强和内地的商旅联动,不仅能拉动香港和澳门的本地旅游消费,也能促进内地商旅发展,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虽然有54个国家公民可以凭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内地停留240小时,但在实际安排上,如果他们从内地入境后,又去香港或澳门,再从香港或澳门回内地,则需要再次签证。此外,国际游客从香港和澳门进入深圳等内地城市后再次返回港澳被视为出境。这对于那些既想在内地深度游玩,又想体验港澳魅力的国际游客来说,还是存在诸多不便。”朱鼎健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经济区域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商旅客人需要高频进出内地和港澳开拓业务合作,而目前进出内地和港澳的签证政策难以让他们实现高效通行。对此,他建议从政策层面提升港澳和内地签证互通的便利性,构建“畅游全中国”免签联动机制,即对于可以享受内地240小时免签的54国旅客,允许他们在免签期内多次往返内地和香港、澳门,打破单次入境限制,让国际游客充分享受“经港澳游中国”的便利性。“这些国际游客从香港、澳门进入深圳后再次返港不视为出境,充分享受‘一次签证,两地通行’,实现在港澳和内地‘双免签’。”
为了让更多国际旅客更加便捷畅游内地和港澳,朱鼎健还建议针对不同人群推出细分化的签证政策,可以试行发放更为便利的签证类型。“例如,对于入境以商务为主,同期顺带旅行的人群,尤其是来参加重点展会如上海进博会、海南消博会、广交会、香港金融科技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澳门国际电影节等的外籍商务旅客,试行发放‘会展通’签证,允许其在会前7天至会后14天多次往返香港、澳门和内地,以满足会展期间商旅人士频密的流动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旅发局前主席彭耀佳也表示,过境免签存在局限及限制,削弱了点对点旅游的意愿, 也削弱了旅客的消费潜力。他建议将现有54国过境免签全面升级为30天单方面免签,开放全国大部分区域(特别地区除外)。此举也可同步强化香港“超级联系人”功能,吸引高消费旅客经香港进入大湾区以至国内其他城市,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互惠互利。
“针对过境免签国家进一步实施单方面免签,可更大程度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形象。政策升级也可使入境过夜旅客年均增长,直接拉动文旅消费。”彭耀佳说。
(本报记者 刘圆圆)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