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传承紫砂非遗文化 打造“中国陶都”新名片
日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周春玲、王明凡、陈文洲与江苏省政协委员范泽锋组成联合考察团,赴“中国陶都”江苏宜兴,围绕紫砂非遗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科技赋能展开专题调研。考察团深入紫砂工坊、走访非遗传承人,并与宜兴紫砂厂、行业协会及从业者座谈,为千年陶艺焕发新生建言献策。
图:委员们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聆听顾绍培大师讲述紫砂行业的发展历史
图:委员们在宜兴爱宜艺术陶瓷有限公司龙德窑了解紫砂制作工艺
图:委员们在范泽锋委员工作室和紫砂展览馆调研“紫砂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赋魂,产业升级:千年陶都焕发新生
宜兴,古称阳羡,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水土宜陶,孕育了独特的紫砂文化。宜兴紫砂壶以“形、神、意”相融的艺术特质享誉世界,成为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据悉,宜兴市现有从业人员约12万人,年产量高达3.2亿套/件,销售规模达36亿元左右,带动当地形成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宜兴通过“文化赋魂、产业赋力、科技赋能”三大路径,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实践:
——活化历史文脉,串联东坡书院、蜀山古南街等历史遗迹,打造沉浸式陶艺体验空间;利用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打造“紫砂元宇宙”平台,吸引用户“云体验”制陶技艺,体验紫砂文化,拓宽了传播途径。
——推动产业焕新,实施“陶都英才”工程,投入奖励资金支持企业技改,紫砂产业智能化改造获20%财政补贴;打造全国首个紫砂抖音直播基地,带动线上销售大幅度提升。
——深化文旅融合,举办“茶禅四月到宜兴”“金秋十月醉陶都”等品牌活动,通过发展“陶式生活”,将陶瓷产业与居民生活、地域风情结合,打造黄龙山地质公园、砂矿文旅综合体等陶都文化新地标,带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科技破题,跨界融合:委员把脉行业发展
调研中,委员们高度肯定宜兴经验,同时针对行业瓶颈提出建议。
针对大尺寸紫砂烧制合格率低、人才断层问题亟待破解的难题,委员们表示需加大技术攻关和梯队培养力度,并建议设立紫砂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分级补贴传承人,强化校企合作定向输送人才;支持建设陶瓷产业创新基地,攻关材料与工艺难题。
针对市场乱象,委员们呼吁完善标准体系。需明确紫砂矿添加剂安全标准,强化电商平台监管,用数字技术为真品护航。同时,考察团提出搭建紫砂数字藏品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溯源保真,并探索元宇宙虚拟展销,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委员们倡议推动“紫砂+”跨界融合,可联合茶道、民宿开发主题文旅线路,打造集制陶、品茗、康养于一体的“陶式生活”新业态。
以文传声,走向世界: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紫砂壶是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全球影响力。委员们建议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开展紫砂艺术海外巡展,将宜兴紫砂带到世界各地,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高校和知名艺术家的合作,共同举办紫砂艺术国际论坛、联合创作项目,推动紫砂艺术的国际化表达与创新发展。此外,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全球直播,通过直播“出海”扩大传播,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与品牌价值。
此次调研彰显了政协委员凝聚共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宜兴以紫砂为媒,正书写着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经济升级相融共生的新篇章。(任轩)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