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南京建邺区政协:强化社情感知力 织密民意传导网
“双方紧密合作共建社情民意感知中心,将更好发挥政协社情民意‘直通车’的优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聚智聚力。”近日,南京市建邺区政协社情民意感知中心揭牌仪式在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举行。南京市建邺区政协主席曹曙在致辞中表示,通过搭建政协委员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全媒体传播平台,进一步增强政协委员的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为民服务。
本次活动由建邺区政协、扬子晚报共同主办。双方将依托社情民意感知中心等载体,协力打造反映社情民意的“最强大脑”,搭建协商民主的“互动空间”,构建履职成果的“转化引擎”。
“扬子晚报将充分发挥读者热线、问政平台、舆情监测系统等渠道与技术优势,与建邺区政协携手共建及时准确感知社会脉动的‘最强大脑’”。全国政协委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表示,“将合力推动‘跟着委员去调研’等活动成果落地,让民意的‘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
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增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共计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24篇,市级以上采用107篇。
建邺区政协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制度的“组合拳”。2019年,中共建邺区委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区政协更好履职提供了根本保障。
此外,建邺区政协创新实施“12306”委员履职工作法,即每位委员每年开展1项课题调研,反映2条社情民意信息,联系30位界别群众,参加6次协商活动。实现了信息履职和考评的“可视化”,有效助力信息工作的“加速度”。
建平台、聚合力,是建邺区政协做好信息工作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好区委“五微共享社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室、“宣德堂”“宁小峰”驿站等载体,搭建委员与群众交流互动快捷通道,实现信息线索收集全天候,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家庭关系调解等志愿服务200余场次,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300余个,与人民群众的“信息桥”建得更加坚实、稳固。
建邺区政协重视信息工作机制建设,制定“信息收集-沟通研判-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核实把关-编发报送”六步工作法,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今年以来,建邺区政协不断拓展信息源,已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百余条。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邺区政协严把质量关,对每一件信息的来源、数据、案例、建议等进行核实把关,逐级批阅,涉及重要问题的信息报请区政协主席审定。(通讯员 陈镜 本报记者 江迪 )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