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四川乐山沙湾区政协助解种粮劳动力不足问题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好!漠漠水田飞白鹭,嫩绿秧苗擎玉珠。谷雨时节,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的“铜河粮仓”核心区,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田里,不时可见合作社组织的机械在为农户插秧,刚才还是一片空旷的田野,不一会儿就布满嫩绿的秧苗,一幅波澜壮阔的春耕图画在郭沫若故里全面铺展。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好!”看着自家5亩多水田全部插上秧苗,踏水村60多岁的李安发大爷激动地说,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解决了缺劳户在水稻育秧、犁田、插秧等方面的困难,还节约了农资成本——根据每亩水田平均产优质稻谷600公斤测算,仅此一季,每亩水田便可收入1800元,扣除育秧、整田、插秧、收割等代理成本400元,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200元,仍有1200余元的收益,十分划算。
“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顺利开展,正得益于区政协组织开展的一场专题协商。”踏水镇党委副书记李倩介绍,踏水镇拥有耕地3.79万亩,是沙湾区“铜河粮仓”的核心区。然而,全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人员占30%以上,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今年初,区政协在踏水镇开展的“委员群众面对面·履职为民心连心”活动中了解到当地粮食生产面临的实际困难后,组织下沉踏水镇的10余名委员深入全镇12个村开展实地调研,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并多方考察学习,切实为破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土地撂荒及粮食生产风险问题出谋划策。
3月6日,由区政协牵头开展的以“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助力打造高质量铜河粮仓”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在柏林村村委会举行。经过政协委员、镇村干部、村民代表,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两个多小时的务实真诚协商,形成了“建立‘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开展水稻(玉米)育秧、插秧、管护、收割等社会化服务”“按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标准收取服务费”等8条协商成果,受到踏水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农时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协商会后,踏水镇党委政府迅速确定了具备农业社会化服务资质的农业公司1家、合作社12个,并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宣传,引导缺劳户及时对接农业公司(合作社),推动全镇社会化服务工作全面有效开展。截至目前,全镇已有350多户缺劳户与农业公司(合作社)签订社会化服务合同,涉及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8000多亩,有效破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土地撂荒和粮食生产等问题,为全镇粮食作物的满种满插创造了条件。
区政协主席陈为波介绍,今年以来,区政协把服务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劳动力缺乏、经济效益不高等带来的土地撂荒及粮食生产风险问题,充分发挥委员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调研视察13次、小微协商9次,提交提案13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7条,报送的《关于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破解粮食生产困难的建议》《关于整合龙头企业资源对撂荒地进行统筹利用的建议》等28条高质量意见建议受到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并得到有效转化落实,助力解决粮食生产实际问题120余个,确保全区近15万亩粮食作物满种满插,为巩固全区粮食生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叶启云)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