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劳动者之歌

杨准正:于方寸间突围的“智造者”

2025年05月01日 09:3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360截图20250501092703708

杨准正在安装工装夹具设备

头戴安全帽,手握锉刀,于方寸之间反复打磨,这是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中心工程车间工程一组班组长杨准正的工作日常。钳工,是制造行业中的传统工种。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下,这样的传统工种会被淘汰吗?

“一线产业工人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无可替代。智能制造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大家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杨准正语气坚定地说。

底气来自产业一线的躬耕实践。“95后”的杨准正早已是岗位上打磨多年的优秀匠人。在入职之初被袁政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纳入重点培养,又凭借远超同龄人的毅力与执着,从打毛刺、划线、钻孔,到夹具的安装调试、气路安装,他磨出了一身闪光过硬的真本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江西省“能工巧匠”……荣誉见证了杨准正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

“手要勤,心要勤,脑也要勤。”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杨准正都是问题最多的那个。袁政海笑称他为“杨三多”:“想法多、思想多、手法多。”也正基于此,杨准正如今既能在方寸之间实现0.01毫米的精准刻度,又能与智能化设备同歌共舞,完成一名基础钳工到智造运维工的蜕变。

2019年,杨准正第一次接触智能化生产线。起初,他只负责生产线机械部分的安装调试,随着工作深入,他发现每当生产线出现问题时,自己都束手无策,“机器人为什么不动?我要怎么做?”只能向外部技术人员求助。这让他产生了危机感。“如果每次都要求助他人,那我的价值何在?我还年轻,一定要趁现在多学点东西,最起码要能自主操作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

于是,杨准正重新当起学徒工,从零开始学外语、学焊工、学机器人示教。经过两年的培养锻炼,他顺利拿到公司首批智能设备运维工技师证。

“以前设备出问题需要跨部门、多工种合力解决,现在我们一两个人就能快速处理,生产线的产能也大大提高。”杨准正满是自豪。

杨准正心中一直有一位榜样——袁政海,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如今,同样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杨准正,并未止步,“回归工作,我仍是一位普通工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产业工人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我要努力学习,朝自动化、智能化领域拓展技术,带领我的班组一起转型升级。”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