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劳动者之歌
富肖艳:做“天镇保姆”的“保姆”
富肖艳(左二)组织内部质量辅导员培训工作
13年前,28岁的富肖艳乘着绿皮火车,晃悠了好几个小时才到达北京。第一次上户当保姆的富肖艳既紧张又忐忑:“大城市人生地不熟,又是第一次到人家家里照护孩子,需要适应的方面太多了。”
13年后的今天,41岁的大同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家政服务分院(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高级培训师富肖艳又一次来到北京。这一次,她随山西代表团乘坐高铁,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抵达北京。此次,她是作为新当选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来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这一次,能从她的朗朗笑声里感受到这位新职业劳动者的自豪和兴奋。
会上,受表彰的2426名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当中,涌现出了不少新职业劳动者,家政职业培训师富肖艳就是其中的一位。
富肖艳生长的天镇县,位于山西最北端的高寒山区,一年里只有不到半年能种地,闲散劳动力多。而280公里之外的北京,家政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人员缺口大。因此,以保姆为主的劳务输出成了天镇县脱贫的有效路径之一。
从天镇县出去做保姆的,大多集中在45岁到55岁之间、家庭压力比较大的妇女群体。然而比起走出去,更难的是让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成员从观念上“走出去”。
在北京的3年多家政工作中,富肖艳钻研提升技能,积累了很多一线经验。节假日里,她回到村里,现身说法动员更多的农村妇女参加家政学习培训,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2015年7月,返乡的富肖艳被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特聘为培训师。然而,每次她到村里招生,总有人对她指指点点。闲言碎语拦不住富肖艳的脚步,为了做通妇女思想工作,她不遗余力地过“五关”,即“村干部思想关、妇女自身观念关、丈夫面子关、子女理解关、村民舆论关”。在她的带动下,短短两年1352名“天镇保姆”进京,成功上岗。
在北京的家政经历,同样也给了富肖艳很大启发:她会在阿姨们出发前一个月进行情绪疏导和鼓励,帮助这些没出过远门甚至没坐过火车的阿姨们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安置就业后,她还会定期回访,从阿姨们的语气中捕捉隐藏的情绪,用聊家常的方式引导她们说出在客户家服务中的喜怒哀乐。
与时俱进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国家发展中,更是融入每一位劳动者的工作中。据富肖艳介绍:“现在‘天镇保姆’的课程当中,还增加了网上购物、收发邮件、滴滴打车、发送定位、挂号陪诊、整理收纳等新项目,让她们熟练掌握小红书、DeepSeek、豆包等工具并应用到工作中。”
不仅仅是劳动的技能,劳动的真谛也在点滴中传递给更多的劳动者。培训中,富肖艳的话朴素却真挚:“做保姆不丢人,咱们不要自己把自己看低了,哪一行哪一业不是为人民服务?每个人都是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是平等的,我们要体面劳动、快乐生活。”(本报记者 韩雪)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