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政协网评
日出东方,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中央
1月1日14时41分,G2028次列车缓缓驶出,从西安北站一路向东开往杭州西站,途经商丘站变更车次为G2025次,与2025年时光重叠,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年列车”。再往东去,来到与祖国西极乌恰、南极三沙、北极漠河并称“华夏四极”的东极抚远,有一群人在这里“找东”——追逐东起的第一缕阳光,中国人的浪漫从未缺席。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中央,参与这场全民盛宴,人人都是主角。
仪式感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自古以来,中国人过节都很重视仪式感,如过春节要贴春联、剪窗花、写福字,过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菖蒲,过中秋节要祭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过元旦同样如此。这一天,南方人讲究吃汤圆、年糕、鱼、糍粑等,北方则讲究吃饺子、涮火锅。仪式背后是文化,是传承。如今人们通过各种传统的抑或现代的仪式迎接新年到来,既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
仪式感源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足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的文旅消费支出显著增加。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各地文旅在跨年活动中“上大分”。新年,在南京银杏湖乐园看七彩祥云烟花绽放,还是在江西上饶的夜晚看数千架无人机凌空而起光绘盛世图景,抑或在新疆喀什看2025只气球承载着各族群众的美好心愿与希望飞向高空……不论在哪里,只要向往美好,热火朝天的节日气氛都触手可及。
仪式感也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朝阳一同升起,5.1万名群众在现场高唱国歌。广场上高呼“祖国万岁”时,让人激动到热泪盈眶。当天,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上海虹桥—香港”往返航班,身披“闪耀中国红”特别涂装开启新年第一飞。辞旧迎新之际,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正式出坞,网友高呼的“四川舰雄起”背后更是“祖国雄起”!这场象征光荣的狂欢,你我皆在人群中,而背后是满满的民族自豪感。
元旦过后,春节很快到来。首个中国非遗年,外国游客来华人数暴增。数据显示,预计蛇年春节期间,外国游客来华订单量将同期增长203%,主要客源地为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等,而上海则是外国游客来华首选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话题“韩国流行周五下班去中国”登上微博热搜,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以来,许多年轻人选择周五下班后,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旅行。上海不少店家设置了韩文指示语、中英韩三语菜单,甚至能用韩语通过二维码点单……“中国人”成为了中国名片,走到舞台中央,成为链接祖国与世界的桥梁。
日出东方,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人“来东极找东”。每个华夏人,都会为找到“东方红”的“东”与“红”、找到“根”而倍感自豪。
记者:郑真鑫 李木元
文字编辑:吕婉莹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