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助力应急慈善事业规范化发展——
《社会力量救灾物资管理指南》发布人民政协网电(记者 舒迪)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承办的《社会力量救灾物资管理指南》发布会于日前在成都举行。该《指南》是国内首个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物资管理的团体标准,旨在推动社会力量在应急救援中更加规范、高效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应急慈善的专业化水平。
该《指南》是中国社会力量备灾救灾物资管理标准创制及推广项目的成果之一,该项目由香港赛马会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统筹管理,中国慈善联合会组织实施。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林岗在致辞时说,《指南》凝聚了多方智慧,特别关注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体现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精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陈冬青表示,社会力量已成为我国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辅助力量。《指南》的发布,为会员单位提供了救灾物资管理的全流程规范化指引,填补了慈善行业救灾物资制度空白,对提升应急慈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明理介绍说,《指南》历时近一年,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国内外对标研究分析等方式,确立了协调支持、需求为本、透明公开、安全环保四大原则,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卢毅教授分享了《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研究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历史脉络,提出“灾害-需求-参与-支持”四层嵌套式参与模式,并针对社会力量在能力建设、网络构建等方面的痛点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所长、二级研究员郭虹在总结时说,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各自为政”到如今的规范化、专业化协作,中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历程彰显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中国特色模式。《指南》的发布是新的起点,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标准实施、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为参与全球灾害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