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教育强国建设委员说·聚焦联组会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
教育强国建设委员说·聚焦联组会⑪|“在少先队,我们开展了一场场生动的育人活动……”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我们的下一代来实现。”
2025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贺信,并在贺信中强调:“新征程上,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聚焦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本期民生·教育版继续聚焦少先队工作。
——编者
图为在龚健梅委员所在的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小学,中队辅导员以“星星火炬 闪耀征程”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在“敬队礼、戴红领巾、唱队歌”等活动中,学习少先队知识并感悟少先队光荣传统。(受访者供图)
三月的广南,春山可望。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小学的劳动科技实践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正在进行——
“给小树浇水,要注意浇到根部附近的土壤里,这样小树苗们才能在生长过程中汲取到足够的水分。”校长龚健梅卷起衣袖,接过水桶,向围拢过来的少先队员们演示着浇水技巧。龚健梅放慢动作,将桶中的水缓缓倾入树根周围,继续语气轻柔地嘱托道:“就像你们戴的红领巾,只有把爱党爱国的根扎深,将来才能长成栋梁之材。”几名少先队员目不转睛地看着校长的示范动作,胸前的红领巾也随着探身的动作轻轻摆动。
红领巾飘扬在劳动实践场
其实,在龚健梅所在的学校,每一寸土地都被转化为了生动的育人课堂。而如上的劳动场景,就是龚健梅所在学校“红领巾劳动科技实践”项目的一个缩影。
据龚健梅介绍,当前,学校的每个中队都拥有专属的种植区域。每学期开学,少先队员们便会化身“小小园丁”,亲手播下向日葵、番茄等种子,定期为幼苗浇水、施肥、除草。从破土发芽到开花结果,孩子们在躬身实践中见证生命的奇迹,也悄然领悟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长真谛。
与此同时,三月春风里,学雷锋活动正如火如荼:有的中队手持扫帚、水桶,精心装扮绿美校园;有的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捶背揉肩、表演节目。而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建队日、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学校也会通过庄严的入队仪式、铿锵的宣誓环节、激昂的红歌合唱等活动,将荣誉感与使命感深深镌刻在每名少先队员的心中。
在长期深耕育人实践一线的龚健梅看来,少先队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阵地,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综合摇篮。她向记者介绍,为拓宽队员视野、厚植爱国情怀,学校还为红领巾们精心设计了“多彩的校外课堂”——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少先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信仰的力量;在陈列着青铜器皿、丝绸字画的博物馆内,孩子们驻足凝视一件件珍贵文物,触摸历史的温度,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走进名人纪念馆,队员们通过生平事迹、手稿实物,汲取榜样的力量。
让红领巾们成为校园“小主人”
“少先队不仅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更是激活少年儿童主体意识的成长引擎。每个孩子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舞台让他们发光。”龚健梅进一步道出蕴藏在系列少先队活动中的育人初心。
新队员的分批入队礼仪,是少先队组织的重要仪式。龚健梅和学校的教师们尽可能地让每一次入队仪式都充满仪式感和教育意义:“我们期待在入队的第一课,就让孩子们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深深镌刻在心中。”
入队仪式上,她曾这样向少先队员们亲切寄语:“希望全体少先队员珍惜这份荣誉,时刻铭记少先队员的身份,它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少先队员的誓言。”
与此同时,在龚健梅所在的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小学校园里,引领孩子们自我成长、鼓励孩子们积极进步的活动还有很多——
红领巾广播站作为孩子们的“发声窗口”,每日午间与放学时分,清脆的童声都会准时响起,队员们用稚嫩的嗓音讲述校园好人好事,播报实践活动动态。从策划选题到撰写稿件,从调试设备到现场播音,每个环节都由少先队员自主完成。
校园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也会变身为“思政大舞台”;主题队会上,孩子们则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为校园建设建言献策;“红领巾监督岗”的孩子们会用稚嫩但认真的笔迹,在《文明礼仪巡查日志》上记录着校园点滴……
“这些活动既传递着校园正能量,更成为培养小主人翁意识的鲜活课堂。”龚健梅欣喜地说道。“还有让教师们都感到非常欣喜的‘争章行动’。”龚健梅介绍,学校专门为队员们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奖章,涵盖品德、学习、劳动、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每枚奖章的背后都是红领巾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每个孩子个人成长路上的一座小小里程碑。”
“我们要让红领巾真正做到‘迎风飘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根扎大地、心向星空的新时代接班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所强调的,‘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我们会继续抓好少先队工作,积极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龚健梅语气坚定。(记者 朱英杰)
“我渴望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努力为班级做好事,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4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一年级六班的莫青橙同学郑重地向少先队组织递交了入队申请书。工整的字迹、真挚的话语,流露出他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也映照出他对红领巾的纯真期盼。
“爸爸妈妈恭喜你即将成为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莫青橙的父母在寄语中写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守护的荣耀,愿你永远保持一颗赤诚的心,学会责任与担当。在少先队大家庭中友爱互助,感恩师长,勤学向上,成为有理想有品德的好少年。”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这是很多人童年时期最“高光”的时刻。
2014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孩子们一起重温入队仪式时,就曾回忆道:“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我也是戴着红领巾过来的。因为上学早,第一批入少先队没有发展我,还哭了鼻子。”
关于系上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的故事,同样也深深地印刻在全国政协委员、武警指挥学院教授李莉的心里——
“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尽管几十年过去,谈起自己加入少先队的那一刻,李莉表示,自己依然心潮澎湃。“那种光荣和激动,至今难忘。”
早在加入少先队前,年幼的李莉就对“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句誓言熟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膛堵枪口,杨根思手持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些在课堂上被讲述、在银幕上被看到、在小人书里被阅读的闪闪发光的姓名,都让“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种子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时至今日,李莉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入队仪式上,当高年级队员为她系上红领巾时,她脑海中关于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突然变得无比真切。“那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小少年最光荣的时刻,仿佛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想着红领巾承载的是革命精神和先烈遗志,肩上便感觉沉甸甸的,多了一份责任。”
“对红领巾大家都是特别珍视的。记忆里每天睡前,我都会将红领巾整整齐齐地叠好,或置于枕边,或收进书包,如同守护一件珍贵的信物般。有时还会回到家里对着镜子反复地去练习系红领巾的方法。”李莉回忆,成为少先队员后,自己的生活便悄然发生了改变。“会更主动地承担班级劳动,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点滴改变,见证了年幼时的李莉对“先进”“责任”“担当”等字词最朴素、最真挚的理解与实践。“当时想的非常简单,觉得红领巾在胸前飘扬,自己的言行举止便要对得起这份光荣。”
“红领巾催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石。”李莉一边回忆过往,一边感慨着少先队教育的深远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如今,当年那个以敬畏之心对待红领巾的女孩,成为一名军人、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她所坚守的那份“时刻准备着”的初心,始终未曾褪色。在李莉看来,加入少先队,正是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了一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它让孩子们得以拥有更崇高的志向,获得更强的成长内驱力;让英雄的故事转化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约束;也让红色基因在系好红领巾、爱护集体、勤学向上的具体行动中代代相传。(记者 朱英杰)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