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2025年06月23日 17:17  |  作者:张继焦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代表的作品,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也有力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昂首“出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醇厚、深厚、丰厚、宽厚、仁厚之味不断积累、发酵,形成了超越时空的“厚实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中既包括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传承千年的伟大工程,也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世代传颂和改编的伟大作品。《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至今也已有数百年传承发展史,《黑神话:悟空》和《哪吒之魔童闹海》正是基于它们赋能的当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力量,恰在于这种历经千年岁月发酵而愈发醇厚的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实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如树木年轮般层层累积,历经时光沉淀并不断演化,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创新和再创造,不断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是颠覆传统,而是如竹子拔节,在根系上生长新枝。《西游记》从古代的小说、戏曲到现代的电影、游戏,跨主体、跨时代、跨地域和跨媒介的多元改编形式激活并丰富了经典作品的内涵,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语境下重生、转化并重新赋能,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增值与更新。特别是通过《黑神话:悟空》的改编,在游戏中结合古典小说元素,在“悟空热”和“西游热”中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活力。在围绕“哪吒”的多次经典改编中,哪吒的故事既保持了其核心内涵又焕发新生。《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现代叙事转化及先进的数字技术等,在哪吒传奇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当代诠释,凝聚了跨越地域、跨越时代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共鸣。层累式的文化赋能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外来冲击中仍能保持主体性,并持续创新和跨时代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韧性。

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变早已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容开放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实力”形成的重要原因。根据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徐光启以“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态度翻译《几何原本》……开放、包容、和平、自信的文明大国的宽厚胸襟,使中华文化始终能够海纳百川,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力量,也成就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绝无仅有的宽度。从历史长河来说,潮流中只有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经典作品才能长期留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实力”增强了中国文化产品的独特优势,像《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样的中国古典作品,仍能通过持续的文化赋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促进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陈酿启封,芳香致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间沉淀中萃取出超越地域与时代的精神原浆,既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为文明交流互鉴架起历久弥新的桥梁。

(作者张继焦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