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老旧小区“智能”改造 居民生活更舒心
——访深圳市政协委员连樟文
近日,深圳市政协委员、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连樟文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直击群众在居住、生活、工作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5月2日,《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印发,其中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主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建成超20年的老旧小区众多,电梯老化、消防设施故障、管网漏水等安全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背后,是设施数据分散在开发商、物业、市政等部门,导致居民反映问题需多头跑腿;维修响应依赖人工巡查,隐患难以提前预警。”连樟文说。
连樟文认为,数字智能技术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方面,数字平台为整合各类便民服务资源提供了便利,能够更好地实现服务设施复合利用,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深圳作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标杆城市,以小区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互通共享与AI技术融合,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数据跑路、服务提质”的民生改善新路径,为落实《意见》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
连樟文举例,去年,深圳龙岗区万科城小区部署“灵石”AI边缘服务器,整合近600个摄像头、出入通行设备、消防传感器等多种智能设备的数据,24小时不间断监测人员、车辆、安全、环境、客户服务等动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能迅速识别风险并发出预警,人工确认后,通过智能工单系统精准调度最近的人员处置,实现火灾、人员跌倒、电动车入梯等18类风险场景秒级预警,编织成一张高效运转的服务网络。而在过去,人工巡检可能需要30分钟才能发现问题。
“此外,光明区则结合‘智慧光明’总体规划,打造全天不打烊的社区‘政务e站’,可供居民办理社保、无犯罪记录证明、出入境证照等政务服务。基于‘i深圳’光明子门户和微家园小程序,为居民提供周边社康、学校、消防站、健身器材等设施信息查询和技能知识培训资讯服务;建设‘四点半’课堂、服务信息公开、通知公告资讯、居民福利推荐服务等便民服务;通过居民议事厅、服务团、投票、问卷调查等服务,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连樟文介绍。
连樟文表示,深圳的实践表明,落实《意见》需树立“系统思维”,要打破部门壁垒,打通住建、应急、民政等部门数据接口,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同时实现共建共治,居民可通过平台投票决策改造项目,推动对社区“一老一小”、智慧通行、便民服务整合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为了进一步发挥数字智能技术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连樟文建议,强化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小区治理数据平台,整合开发商、物业、市政等多部门的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例如,将电梯维护记录、消防设施检查数据等集中管理,方便相关部门和物业及时掌握设施状况,快速响应故障维修等需求。
在提升居民参与度方面,连樟文认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更多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渠道,开发功能完善的社区App,除了现有的问题反馈功能外,还可增加线上投票、议事等板块,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小区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提高居民对小区治理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此外,连樟文表示,还要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研发针对小区治理的特色数字技术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小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智能监测预警,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小区设施的远程监控与智能管理,提升小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数字技术在小区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切实解决群众在小区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不断完善数字技术应用体系,加强各方协同合作,必将为小区治理带来新的活力与成效,推动民生建设朝着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方向发展。”连樟文说。(本报记者 白杨)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