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国核电高质量发展足迹>项目动态
工作为了谁,工作干成什么样?全国道德模范何少华如是说

“我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军人家庭,我的父亲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经常给我讲保家卫国的故事,‘家国’二字便在我心中留下沉甸甸的分量,祖国需要就是我在核电特种维修领域全心投入、攻克难关、奋斗超越最大动力!”这是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何少华深耕于核工业领域的信念根基。
7月3日,全国道德模范何少华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会在嘉兴海盐圆满落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电以及嘉兴市、海盐县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位核电“工匠”的奋斗故事,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现场,何少华以《传承工匠精神 共筑产业荣光》为题,回顾了自己在核工业领域三十载的奋斗历程。
何少华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他从班组学徒成长为核电特种维修领域的顶尖专家,曾参与秦山核电换料大修30余次及国内外其他核电站的大小修工作10余次,主持完成反应堆顶盖驱动机构修复等10余项重大维修任务。
源于父辈的家国情怀,让“祖国需要我”这五个字,成为照亮何少华平凡岗位、赋予其不平凡意义的明灯。“1995年,我还是一名班组学徒,师傅告诉我,干维修没有捷径,就是多动手、反复练……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既相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力量,也要有让中外的经验反馈都为我所用的独立思考的勇气;面对复杂问题,关键在于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结构化分解,明确整体目标与路径后,像‘切香肠’一样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何少华站在宣讲台上,用朴实的语言回顾自己从学徒到国家级技能大师的成长历程。他讲述了参与秦山核电换料大修30余次的难忘经历,分享主持10余项重大维修任务、取得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66项国家专利的奋斗故事。“核电无小事,每一个零件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全。”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职业的敬畏,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
在分享带徒经验时,何少华格外强调“身教重于言传”。“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技能传承中,许多隐性知识难以言表,但依然有规律可循。我的方法是带着大家一起做,在实践中切磋、显化。”同时,他坚持“做事先做人,品为重,德为先”的育人理念:“招收和培养徒弟,首重品行修养与职业操守。只有品德过硬,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在访谈环节,来自何少华大师工作室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核集团首席技师戚宏昶,秦山核电检修工程师马帅印走上舞台,讲述师父对他们的影响。“师父常说,技术创新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戚宏昶回忆起一次维修任务中,何少华手把手教他调整精密仪器,“他要求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
互动环节中,海盐县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姚华平提问:“何大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支撑您长期以来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的是什么?”何少华表示:“精神上的追求是激励我实现技术突破的最大支撑。不光是核电行业,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需要解决一个‘工作为了谁、工作干成什么样’的职业精神境界追求的问题。维护核电的安全,完成特殊情况下一些修复,关乎国家的形象,关乎祖国的尊严。对我而言,爱国主义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就是最大的动力。”面对“如何克服三十年重复工作的倦怠感”之问,何少华坦言,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另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独特的生活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节方式,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何少华的回答让现场的年轻人频频点头。
此次宣讲会由县委宣传部与秦山核电主办。今年5月,何少华以敬业奉献精神荣膺全国道德模范,成为嘉兴市首位获此殊荣者。据了解,由嘉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嘉有好榜样·全国道德模范何少华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前期在嘉兴市、嘉善县、平湖市、桐乡市各举办一场,海盐为最后一站,旨在全面掀起学习宣传何少华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让自强自立、拼搏奋斗、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此前,何少华本人也曾在中核集团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代,需要每一个人精益求精”,何少华同志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卓越,生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来源:读嘉新闻、海盐发布、秦山核电
编辑:刘乙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