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委员解读本次养老金上调——

“重点将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2025年07月17日 09:13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养老金关乎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福祉,更是实现“老有所养”民生目标的关键支撑。

为持续提升养老保障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于7月10日联合发布通知,为全国约1.5亿退休人员送上暖心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退休的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涨幅为2024年月人均养老金的2%。

微信截图_20250717091222

图/王晨

作为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21次养老金调整,延续了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的政策方向,继续采用定额调整体现公平、挂钩调整强化激励、适当倾斜照顾特殊的调整机制。

“本次调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确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尤其关注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分析,这意味着养老金基数较低的退休人员,其养老金的实际增幅比例可能高于2%的平均水平。

他进一步解释说,2%的涨幅是在当前经济承压背景下,既要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又要兼顾财政可持续性的务实选择。辅以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的“组合拳”效应,低收入者实际涨幅可能超过5%。

“确保基本养老金普惠性增长的同时,通过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困难群体的获得感,这样的政策设计能够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需求。”金李表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同时,适度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既保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购买力,更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助于惠民生、稳预期、促消费、畅循环。

在北京海淀区某社区活动中心,年过七旬的张大爷捧着领到的养老金调整通知,面带笑容地对记者说:“每个月到手的钱虽然增加得不算多,但对老年人来说特别实在。”

“由此可见,这份持续20多年的惠民政策,犹如一条温暖的时间长河,承载着党和政府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生温度。”金李认为,从最初的保障基本生活,到如今的精准施策、差异化调整,这项政策始终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民生情怀。

“这一惠民工程的坚实后盾,既体现着政策创新的智慧光芒,更依托于养老金体系量入为出的精细化运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表示,政策发展轨迹与养老保险体系的稳健运行形成了有机统一的良性互动。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5万亿元,基金支出6.8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基金收支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熊水龙表示,从当前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随着退休人员增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也会增加,但只要收入大于支出,当期就会有结余,当期的收支平衡对制度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正紧锣密鼓制定实施细则,增加的养老金将如夏日细雨,滋润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

“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保障的高度重视,更将在宏观经济层面产生积极影响。”‌熊水龙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此次调整好比给养老金“充了个值”,让买菜钱更经花、买药钱更够用,更有助于“银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