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资讯
聚调研之力 筑韧性之盾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政协开展韧性城市建设调研侧记
在遵义市燃气公司大院停放的北斗﹢PPB级天然气巡检车等智能设备前,委员们没有止步于“眼前一亮”。“老旧小区燃气管道老化监测如何实现全覆盖?”“‘车犬同行’模式在成本控制上是否可持续?”一连串带着民生温度的提问,让技术讲解变成了一场靶向调研——这正是区政协在调研中强调的“既要看亮点,更要找堵点”的履职要求。
调研的深度在遵义市华颖泰科监测中心得到充分彰显。看着大屏幕上2.5毫米精度定位天线传来的实时监测数据,委员们结合前期走访收集的群众诉求,聚焦预警信息如何更快触达受众、预警值怎样划分等级等问题与工程师探讨。当听到“2017年成功预警红花岗区3栋危房”的案例时,区政协常委林波当即记下:“建议把这类技术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智慧监测惠及更多群众。”
三个场景,勾勒出的不仅是城市“智慧筋骨”的守护图景,更生动诠释了委员如何以“脚底板下出真知”的调研作风,践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初心。
政协牵头:把准方向聚合力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印发后,红花岗区政协迅速行动——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如何将中央部署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具体实践?如何通过精准建言助力老城区破解“人口密、设施旧、风险多”的韧性建设难题?
带着这些思考,今年2月,区政协牵头,整合区应急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技与大数据局等19个单位力量,组建打造韧性城市调研工作专班。通过建立“班子牵头、专班统筹、分批推进”的工作机制,深入涉及的行业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系统调研,既确保了调研紧扣区委“生态宜居福地”的发展定位,又凭借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打破了部门壁垒,让数据共享、问题共商、对策共研成为可能。
调研工作推进计划表上,清晰标注着专业政策解读、部门座谈、实地走访等环节,这是区政协发挥协商式监督作用的具体体现。在政协推动下,19个成员单位不仅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更在哪些领域最需要优先突破、哪些资源能统筹利用等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为调研走深走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委员建言:靶向发力献良策
5月开展的区政协常委会视察组专题视察中,消防应急、燃气监测、灾害预警三个点位的选取,暗藏着政协调研的“匠心”——既覆盖城市安全核心领域,又贴近群众日常生活。6月召开的区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则成为这场调研的“成果展示台”。
“建议健全闸门、排水管网与河流、水库应急洪涝联排联调机制,建强智慧水务平台。”区政协委员、区水务局局长熊明义结合丰富的汛期应对经验提出的建议,源自她在调研中发现的“部门协同短板”。作为政协委员,她既立足行业职能,更以“旁观者清”的视角直击问题本质,这正是政协跨界别、跨领域建言优势的生动写照。
“建议用三维激光扫描﹢BIM建模技术给老房子做全身体检,再组建多专业专家库把关。”区政协委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胡天彪的建议,源于调研中看到的“老旧危房监测技术与管理脱节”现象。他坦言:“政协调研让我们跳出‘部门思维’,站在全区角度想办法。”
从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到老旧小区治理,委员们的39条建议既有智慧监测覆盖盲区等技术层面的思考,也有群众应急能力培育等社会治理的建议,最终汇集成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提交给区委、区政府作为参考。
成效彰显:同心同频促发展
“区政协党组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课题全面深入摸清实情、科学分析问题短板、精准务实提出对策建议,体现了政协积极作为、善于担当,值得充分肯定。”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既是对调研成果的认可,更是对政协履职成效的褒奖。目前,报告中涉及单位正在结合“十五五”规划编修认真研究可行方案。
“政协的价值,在于把‘众人之智’聚成‘众人之力’。”区政协主席张棫表示,红花岗区政协始终坚持“党委想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做什么、政协就帮什么”,通过扎实调研把准城市发展脉搏,通过精准建言回应群众期盼。
从调研发起时的“对标中央部署”,到推进中的“凝聚各方共识”,再到成果转化的“助推决策落地”,红花岗区政协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在打造韧性城市的进程中,政协既是建言献策的“智囊团”,也是凝聚合力的“黏合剂”,更是推动落实的“助推器”。这种政协力量,正为城市筑牢安全之盾注入源源不断的韧性。(通讯员 黄芸 记者 黄静)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