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与委员同访·看今昔巨变

天心阁——

天心阁:抗战烽火铸就祥和地标

2025年07月19日 07:3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

黄自荣委员向记者解读天心阁抗战纪念牌楼建筑崇烈门前对联。

湖南长沙古城之南、地势最高的龙伏山巅,天心阁的琉璃飞檐挑着夏日白云,麻石台阶光洁平整,青石墙砖斑驳沧桑。崭新的阁楼与古老的城墙,就这样同处一片晴空之下。

从北向南拾级而上,就见为纪念抗战胜利的崇烈门牌坊迎面三开、崇烈亭塔矗立。“青砖上的凹坑与痕迹,是刻在古城墙上的抗战印记。”近日,记者与湖南省政协委员、省社会主义学院一级巡视员黄自荣一同来到长沙市天心阁,探寻这座穿越烽烟、归于宁静的城楼的血火记忆。

天心阁名取自“振人文而答天心”之意,用以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保护长沙文运昌盛,距今有400多年历史。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抗战中的“文夕大火”,仅存古阁周边这段长251米的古城墙和南、北两座月城。蒋介石、周恩来等人曾登临天心阁古城墙视察火灾情况。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期间,侵华日寇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中国军队都取得重要胜利,将日寇逼回至原先的战略相持态势,极大振奋了中国抗战的信心。

“天心阁所在是长沙城内制高点,因其俯瞰全城、扼守湘江的战略地势,成为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生死锁钥。长沙成为坚持抗战的英雄城市。”黄自荣介绍。

时光回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随即又在东南亚地区向英美两国军队展开凶猛进攻。日寇为打通在长沙受阻4年之久的粤汉交通线,出动12万兵力,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三次进攻。1942年元旦,日军开始猛攻长沙城,地势隆起的天心阁城墙一带成为争夺最激烈的战略要地。

据史料记载,中国守军第十军军长李玉堂与全军将士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凭借天心阁断垣残墙居高临下拼死抵抗,血战四昼夜。当年率第30团参战的团长葛先才在回忆录中写道,1942年元月1日拂晓,敌以密集炮火,向他所在主阵地猛烈轰击,继之步兵强攻。“所有阵地附近民房被炸起火燃烧,炸弹、炮弹、手榴弹爆炸后的火药烟,及其所激起的沙土灰尘,与烧房屋之浓烟火焰,混成一片,遮蔽空间,10余公尺以外看不清物体,战斗之惨烈数日来所仅见。”

敌人虽凭借陆空优势火力不顾一切猛攻,但我守军奋勇抵抗,双方伤亡惨重。“敌人兵力火力均较我方占绝对优势……只有决计出击,以攻代守,攻其无备,或者有稳定战局的可能。”天心阁城墙下,葛先才决定弃守为攻。

天心阁城墙前山岗上,30团全团营连号兵接连吹响冲锋号,雄壮澎湃。满脸硝烟的中国军人,从战壕里跳出,一齐冲向日寇阵营。日寇在猝不及防的攻击下逃出两公里以外才停止。此次天心阁前的弃守为攻,奠定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基础。

“一寸山河一寸血,无数将士的血肉与这座古老的城池熔铸在一起了。”黄自荣感叹。中国第九战区采取“天炉”战法,守军依托残破城墙和各战略支点,以血肉之躯筑起坚固防线,顽强抵御日寇的强攻,同时以主力向敌侧翼及后方反攻,终于击败敌军的进攻,毙伤日寇5.69万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黄自荣说。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称:“12月7日(指美国珍珠港被袭)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亦盛赞此次胜利:“长沙保卫战……与今日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上,伟大苏联军民打击希特勒匪军遥相呼应,所以此次长沙大捷,是有国际意义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联为一体。

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1946年,长沙在天心公园内修建了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的“崇烈亭”,并新建崇烈塔、崇烈门。岁月变迁中虽已几度重建,但精神内核始终未变。

记者与委员一路察看。崇烈塔塔身由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的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屹立一头昂首远望的石狮,寓意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牌坊式崇烈门居中对联上书:“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两边对联则篆刻“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两副对联皆颂抗战将士的民族气节和牺牲精神。

站在天心公园崇烈门前,向北遥望,不到两公里远的蔡锷中路徐祠巷15号,就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1937年10月,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派徐特立、王凌波从延安来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办事处。通讯处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各界爱国人士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共招收学员680人,培训人员2220人,营救人员65人,接待国内人士2万余人、国外人士20人,接收转运物资5万余件,为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回望历史,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湖湘人民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黄自荣说。据史载,抗战中湖湘人民出兵210多万人,军民伤亡260多万人,以左权为代表的38位湘籍国共将领壮烈殉国。湖南进行6次正面战场大会战,消灭日寇20多万人。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代表今井武夫飞抵湖南芷江向中国投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场战争中展现过人的远见和才能,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黄自荣说。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建立16个抗日根据地,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敌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在战略相持阶段,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在崇烈亭南面所悬挂的楹联,在铭记历史之余,亦抒发了对和平的向往。

如今,当地政府以天心阁和古城墙为核心,致力于做好“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融合文章,不仅全方位升级园林景观、阁楼展陈,设计沉浸式演艺节目和光影隧道、水幕投影等场景,还引入非遗体验、旅拍、文创商店等业态,将历史文化融入了新科技、新场景、新业态。

今日之天心阁,早已不是长沙城的最高点了,战争硝烟也早已化作拂面清风。古城墙下,老人悠然对弈,孩童奔跑嬉闹,市民休闲健身,游人往来穿梭。当年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被此刻的欢声笑语温柔覆盖。

天心阁的新瓦映照着盛世天光,而城墙的旧伤,成为了这座城市永不结痂的记忆。它提醒众人:是无数有名与无名的英雄,用不屈的脊梁、滚烫的鲜血、决绝的牺牲,换来了我们脚下所立的安宁,托起了阁上和平的碧空。

和平,自血火中长出,于铭记中长青。这阁,这墙,这城,便是最好的见证。

(记者 刘洋)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