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谱

汉斯·希伯:“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

2025年07月24日 14:12 | 作者:罗元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8年春,汉斯·希伯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安排,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毛泽东接见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的情况。希伯为延安军民高涨的抗日情绪所感动,从中看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希望。1939年2、3月间,希伯从上海奔赴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采访后,提出到山东去采访八路军的要求。

1941年9月12日,希伯在沿途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掩护下,顺利地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希伯到了八路军115师师部,政委罗荣桓等将领接见了他。作为踏入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西方记者,希伯以卓越的政治敏锐性和生动的文笔,客观地描述了八路军的抗日活动。他的一系列文章在国外报刊上发表,引起了世人关注。

在反“扫荡”的艰苦斗争中,希伯不仅要忍受艰难的行军,而且还伏案疾书,把一天的见闻记录下来。八路军领导几次劝说他离开,希伯却说:“我决不离开山东。一个想有作为的记者,是从来不畏惧枪炮子弹的。让我留下来吧。”

1941年11月初,罗荣桓亲自指挥了“留田突围”一役。希伯被八路军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所折服,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挥而就写了一篇通讯《无声的战斗》,赞扬这一奇迹般的辉煌胜利。这篇报道在115师《战士报》上发表后,极大地鼓舞了抗敌将士的士气。

敌人并不甘心被八路军摆脱,一场更大的“扫荡”正在酝酿中。不久,发生了鲁中南地区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战役——大青山战役。

11月30日晨,希伯所在的连队与敌人遭遇。敌人一个混成旅将八路军一连紧紧包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连队将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希伯也参加了战斗。尽管指战员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猖狂进攻,但伤亡很大,希伯的翻译和警卫人员都倒在血泊中。希伯满腔怒火,从牺牲者身边捡起枪来,猛烈地射击敌人,不幸身受重伤,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时年仅44岁。

1942年,山东军区为了纪念牺牲的希伯烈士,为希伯建立了一座白色圆锥形纪念碑,碑上刻着罗荣桓等题写的“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题词。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