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两山”理念20年 · 循足迹看变化
“两山”深解・委员说丨全国政协委员翟青: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引擎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县考察时深刻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不仅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还深刻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正式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思考,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新时代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的主要内容。同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标志着这一重要理念正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其中之一。2022年,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将这一重要理念确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导原则。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20年砥砺前行,“两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指引我们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9.3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长江干流2020至2024年连续5年全线达到二类水质,黄河干流2022至2024年连续3年全线达到二类水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连续30年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也就是碳汇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逐渐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绿色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绝对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将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觉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实践。围绕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双碳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调研。同时,充分宣介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各地区各部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作者翟青系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