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视>资讯
《浴血荣光》:以史诗般的叙事讴歌伟大革命精神
近日,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与观众见面。自7月15日首播,收视率达到2.91%,创近三年重大革命历史剧开播新高,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浴血荣光》展现了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党的建军路线”为叙事主线,通过史诗般的叙事手法,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伟大探索,在情节讲述、人物塑造、美学实现上,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在叙事方式上,《浴血荣光》采用了宏大历史叙事,以故事裁剪与情节突出相结合的手法对我党我军革命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展现军队建设主题的历史细节,进行新的故事建构,拓展了故事的“宽度”和叙事吸引力。更加聚焦于战争场景,电视剧不仅增强了观赏性,也为观众带来新的震撼感受。
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关键人物的圆雕化与历史群像的浮雕化结合的表现手法。对于影像人物的表现,往往与背景相辅相成。《浴血荣光》将人物影像表现进行雕塑化处理,辅之故事场景呈现的油画化渲染,既强调背景的画面效果,又突出了人物的立体感,整体提升了影像的表现力。对于需要提及的群像人物,导演将之放在对白、演讲之中,进行浮雕性的介绍。不仅使得进入叙事的关键人物变得可触可摸可见,而且又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可以说,影像的精雕细琢,将革命领袖人物的青春岁月,及其人物情感,刚毅坚强、喜怒哀乐、爱情亲情等细微心理活动,及时传达给观众,拉近了观众与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英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的强化和凸显,观众更能从影像中找寻到榜样,获得前进的力量。
在情节的展开上,采用了影像情节展开的心理化与历史演进的真实化相结合的方法。如电视剧开头,徐特立先生来到火车站,进入画面,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国共合作失败、蒋介石抓捕屠杀工农群众……一幅幅世间惨象,不断刺激他的内心世界。随后,长子进入画面,融入反抗潮流,直至被反动派枪杀牺牲。目睹长子被杀,隐隐作痛的徐特立,感悟救国真谛。在徐特立不断闪回的回忆片断中,电视剧通过声音,带出了另一个情节,毛泽东正在向工农学员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历史罪行。两个不同空间的表现,通过机位变化、缓慢镜头、细节特写、叠化融入等,加大了镜头的表现力,将观众带入情节,身临其境,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革命历史剧的重要功能在于激活历史记忆,在跌宕的历史叙事中,让观众感悟革命精神,获得前进的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文艺作品的接受而言,观众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观看与体验,形成自己的知觉与趣味。今天,在技术、知识、趣味的各种变化中,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需要重拾优良的革命作风和斗争精神,在趣味重塑中迈出前进的步伐。《浴血荣光》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赋予了新的美学表达,它将民族国家的历史景观融入故事的叙述,从革命历史的生动讲述,到跨媒介跨年龄的趣味整合,在电视艺术的运行规律上,呈现出历史与时代同频互构的革命精神、英雄气概。
(作者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段运冬)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