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两山”理念20年 · 循足迹看变化

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两山”理念20年循足迹看变化)

——天津市政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2025年07月30日 07:2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新颐园小区居民杨先生家的楼顶上,32块光伏面板年均发电量可达1.4万千瓦时。除自用2000千瓦时,其余1.2万千瓦时可出售给国家电网,获得近4000元的收益。据了解,生态城已成功并网的企业及居民分布式光伏户达到200余户,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量累计已突破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38万吨。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天津积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和谐共进。近年来,天津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凝聚共识、精准建言,推动“两山”理念转化为实践成果,为城市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以协商之力促生态保护

天津市政协将围绕“两山”理念履职融入协商议政主线,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谋划多层次协商议题。将《深入打好“十四五”蓝天保卫战的提案》《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提案》等列入重点提案督办,与重点协商、对口协商相结合,组织委员开展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将调研与协商相融合,委员履职App网络议政线上有力补充,在推动建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见成效,促进了天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联合农工党天津市委会赴宁河区七里海湿地开展调研,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组织委员开展监督性调研,先后深入蓟州区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于桥水库管理中心,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凌庄水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听取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围绕如何加强供水保障和水源地保护工作、消除水源地安全隐患以及防止饮用水源污染、确保水质稳定安全等方面进行现场交流协商,提出意见建议。

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委积极吸收采纳委员意见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水资源调度,强化饮用水水质监测,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持续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小切口”推动“大变革”

“要切实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努力做到对决策有帮助、对工作有推动、对百姓有收获。”市政协主席王常松提出要求。

坚持党政所需、政协所为,市政协聚焦美丽天津建设等市委重大决策需求,聚焦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之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精准履职,以高质量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守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坚持围绕“两山”理念履职尽责,在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寻找“小切口”议题持续用力。

“保护海河流域鸟类栖息地,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强化市场导向作用,推动生物环保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生态海堤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源头系统治理”“推动光电储化氢一体化耦合,持续改善京津冀环境质量”……

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积极采纳委员建议,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宁河区七里海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鸟类种类从182种增至258种,宁河区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天津市相关部门出台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模式发展政策措施,蓟州生态涵养区、宝坻潮白河流域、津南绿色生态屏障、静海团泊等地形成“一地一策”特色发展格局。尤其是开展京津冀生态协同共建“1﹢8”运行机制,天津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绿色生态空间拓展丰富。

“要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生态保护格局;实施生态工程,推进系统保护修复;落实‘两山’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湿地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民盟天津市委会调研建议,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市场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畅通机制,在保护的大前提下统筹文旅开发,挖掘津沽大地青山绿水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致公党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全市在O3污染的精准预报、预警和管控工作上存在不足,在VOCs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控措施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采纳建议,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聚焦重点深挖工程减排潜力、创新融合深化科技治污。编制实施《天津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新增环境绩效A、B级或引领性企业206家,石化产业碳污同治项目成功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令委员们欣慰的是,全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统筹施策、工程治理、科技赋能,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健全城市绿地管护机制,新建提升口袋公园80个。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等方式,探索出一套治污减排的“天津模式”,大幅度降低了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