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协以履职担当托举特殊群体的幸福生活

用点滴付出汇聚成温暖的民生画卷

2025年07月30日 09:1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协始终将特殊群体的幸福生活放在心头,以扎实的履职行动,在助残、助学、技能赋能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用点滴付出汇聚成温暖的民生画卷,让特殊群体在春天般的关爱中感受幸福、拥抱希望。

以节点活动为抓手,阿拉善盟政协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常态化组织委员开展“服务为民”助残行动。盟政协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一线,多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及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就业保障等情况,倾听他们的实际需求,为精准助残施策奠定坚实基础;主动参与“微心愿”认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残疾孩子学习生活难题,为多名残疾孩子购置自行车、点读机和学习用品,帮他们圆了小心愿,并在内蒙古首届“慈善助力 共兴北疆”公益活动中率先捐款。

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等节点,政协委员们主动走近残疾人,面对面倾听他们在康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诉求,积极对接资源助力残疾人手工产品售卖,多名委员积极参与“微心愿”认领及“善助”公益节,并在活动中现场指导直播和短视频制作技巧。

第三届“沙漠印象”凯洋杯轮椅挑战者大会暨首届重阳节活动期间,盟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开展“爱老助残 委员行动”,在路线引领、陪护、乘车保障等环节提供细致服务。“服务为民是每一位政协委员的应有情怀,服务特殊群体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该专委会主任的话道出了委员们的心声。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盟政协委员们始终牵挂困难残疾学子的求学路。2024年“中华慈善日”,盟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全体委员将助学捐款送到一名困难大学生手中,解决了他的学费问题。

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民生帮扶融合,盟政协积极搭建平台,让下岗女工和残疾人掌握新技能,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盟政协委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鹿鸣发挥桥梁作用,今年1月,在委员大讲堂为近百位残疾人和就业创业者授课,教大家制作非遗手工拓片扇子;6月,在“曼德拉岩画冰箱贴手工制作”培训中,为50多名学员传授技艺,学员当天完成的200多个冰箱贴全部售出。课后,她还多次到残疾人创业园指导,提升产品品质。

阿拉善左旗政协委员赛丽娜·马雨鸥负责两次活动筹备组织和手工艺品销售,她兴奋地说:“培训结束不到一周就接了2000件代工订单,目前正和赵鹿鸣委员一道,手把手指导学员们赶制这批订单,就是想借着这股劲儿,帮大家把手艺变成‘钱袋子’,稳稳当当走上致富路。”她们还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路,为残疾朋友和下岗女工开辟稳定增收路径。

阿拉善盟政协坚持履职为民,引导委员聚焦特殊群体需求,用实事排忧解难。银花委员将使命与残疾人事业融合,3个月走访200余户残疾人家庭,连续两年跟踪调研45个典型案例,提交有关残疾儿童康复、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提案,其中《关于阿拉善盟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按床日付费的提案》中的相关建言于2024年1月正式落地,惠及27名儿童。银花还长期资助13名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孩子,带动20多名委员参与助残。

黄勇委员着力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听障青年苏晓娇建立网上手工编织销售平台,开设3处公益售卖点,带动多名残疾人加入,每人月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如今,苏晓娇成立了聋人手工加工作坊,带领残疾姐妹们共创新生活。

从“微心愿”的温暖传递到助学路上的长久守护,从技能赋能的双向奔赴到履职为民的使命担当,阿拉善盟政协委员们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特殊群体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这份以爱为底色、以责任为笔书写的“春天的事业”,不仅温暖了特殊群体的心灵,更凝聚起社会各界扶弱助残的强大合力,让幸福的种子在阿拉善大地上生根发芽,向阳生长。(张莉)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