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谱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

2025年07月31日 08:0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吴晨晨委员(左)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向记者讲述平北抗战的故事。

吴晨晨委员(左)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向记者讲述平北抗战的故事。

盛夏的北京延庆草木葱茏,海陀山下、妫水河畔,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肃穆矗立。纪念碑旁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了2050位烈士姓名,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3岁。这些年轻的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段不能被遗忘的过往。

80多年前,这里曾是日军“三光政策”下的“千里无人区”,无数英烈在反“扫荡”斗争中倒下。21岁的高传纪,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记者与延庆区政协委员、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吴晨晨一同走访这片红色土地,眼前的景象早已从烽火硝烟的战乱化作绿水青山的安宁。这片高传纪和战友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正以欣欣向荣的模样告慰着先烈。

跨越时光的“重逢”

走进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照片中的青年,眉眼清亮,英气勃发。“他就是高传纪,是我们平北战场上牺牲的一位年轻烈士。”吴晨晨告诉记者,2016年以前,这里挂着的还只是依据史料绘制的画像。

高传纪出生在山东潍县的革命家庭,在父亲影响下投身革命。他先是前往甘肃,后辗转至延安。1942年,他被派往平北,担任龙赤联合县第四区区委书记。来到平北的第二年,在领导反“扫荡”斗争中,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最初,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不知道烈士的样子。当时我们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高传纪真实的照片和关于他的更多线索。”吴晨晨说。

高传纪来到平北后不久便和家人断了联系,家人并不知道他在平北牺牲。他的父亲穷尽后半生一直都在寻找儿子的下落,写信、登报、实地探访,发动亲友问遍战友同事,始终杳无音讯,最终于1980年抱憾离世。

直到2016年,这场“双向寻觅”终于迎来转机。纪念馆讲解员在为参观群众讲述烈士名字背后的故事时,人群中一位听众突然激动地喊住讲解员:“同志,您讲的这位烈士,和我家一位在抗战中牺牲的亲戚情况很像,我们一家已经找了他几十年了!”

工作人员当即调取了馆内所有关于高传纪烈士的档案资料。几经辗转,找到高传纪的妹妹高云,经反复对比确认,展馆里的高传纪烈士,正是他们苦苦寻找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一周后,高传纪的家人来到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带来了高传纪的照片。烈士的容貌穿越大半个世纪光阴,终于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高云将大哥生前写给父亲的16封家书捐赠给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她说:“平北是大哥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献出生命的地方。把大哥生前写给父亲的这16封家书捐献到这里,我就了却心愿了,因为大哥终于回家了!”

如今,泛黄的信纸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见,高传纪在这些家书中,既表明了奔赴敌后战场的坚定决心,还详细描述了敌后斗争的真实日常。

“亲爱的爸爸,我想离开甘中,但我绝不到后方逃难,只有往前去!”这是1939年4月7日高传纪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为了筹集路费,他当掉了被褥棉衣,徒步前往延安。

“在今天,我坚定了铁的意志,打回老家去!再会吧,在前线上!民族已到生死关头,抗战已到紧要时候;怕什么流血、说什么牺牲!朋友,让我们再会吧,在敌人的后方——游击队里!”高传纪许下“再会”的誓言后,却再也未能与亲人相见。

这些家书有些用红笔书写,在高云看来,皆是不忍明言的诀别信。

这场跨越时光的“重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是一代代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

截至目前,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已牵头举办了四届延庆区红色讲解员大赛,为延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红色讲解员,并成功举办了两届红色文化研讨会,不断深入对平北抗战史的研究。

“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宣传英烈事迹,让英烈墙上名字背后的故事更加完整,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吴晨晨告诉记者,这份坚持与努力正在不断结出果实。在刚刚闭幕的京津冀“为胜利吹响号角”——第二届红色文化研讨会上,他们又找到了祁式超烈士的照片。此前,纪念馆展墙上的他只有一个空白的剪影。

山河焕新颜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无数像高传纪一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迎来新中国的曙光。今天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正如吴晨晨所说,这份由先烈们用热血浇灌的幸福,如今已然具象呈现在延庆这片土地上。

80年前,这里还是烽火连天的战场,如今这里山水相依、安居乐业。海陀山区见证了冰雪荣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17条雪道在冬奥会后成为国际级山地运动乐园,14.5公里的“海陀穿越”组合雪道吸引着全球游客。妫水河畔也焕了新颜,错落有致的新居沿河而建,世园公园化身为市民露营、骑行的生态绿洲……如今,生态文明的画卷正不断铺展,延庆区先后建成10万余亩四大生态景观走廊,累计完成近20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延庆正在向着创建生态、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奥城阔步向前。

“我想,延庆人民幸福的笑脸,正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吴晨晨说道。盛夏的艳阳,为平北抗日战争纪念碑镀上一层金光。它无言伫立,默默提醒着众人,今日脚下这片土地的幸福安宁,是革命先烈以热血与生命铸就。和平,这份最珍贵的礼物,当由后世世代守护铭记。(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律杉 位林惠 刘佳政 杜晓航 满达呼)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