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画里有话
“‘韵’动牛街”通背拳大赛:传统武术绽新光,民族团结谱华章
人民政协网8月1日电(记者 贾宁)7月31日,由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与西城区武术运动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韵’动牛街”通背拳交流展示大赛举行。此次大赛得到北京市武协通背拳专业委员会等协办,区体育局、牛街街道等领导及三地团队、通背拳传承人和各族群众代表齐聚一堂。
作为牛街街道“民族体育运动嘉年华”的核心赛事,大赛以国家级非遗通背拳为依托,立足其原生传承地牛街,创新群众体育赛事形式,展现传统文化活力,是深化“和合牛街”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
大赛开创京城通背拳专项赛事先河,国家级非遗通背拳代表性传承人张斌称其为通背拳交流发展搭建重要平台。开幕式上,多流派技艺切磋、青少年传承展示,将通背拳松活揉顺、冷弹脆快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践行了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让城市文脉在体育活动中传承新生。
赛事吸引力十足,来自北京10个区及河北、辽宁等地的45支团队、400余名爱好者踊跃参与,参赛者涵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群体,构建起“传统继承+全民健身+文化传播”三维平台。牛街街道将通背拳转化为全民健身载体,促进了各族群众以武会友,增强社区凝聚力与民族团结 。
赛事设置传统套路展演和创新功法交流环节,裁判团队由专业裁判与通背拳老拳师组成,保障专业性与拳种特色结合。牛街街道创新成绩发布方式,采用统一视觉设计图片替代传统打印张贴,提升参赛体验。
牛街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武术非遗融入全民健身体系,探索健康中国战略
牛街街道工委书记李丽京致辞表示,街道以“和合”理念为引领,将文体活动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此次大赛是对非遗活态传承的探索,也是凝聚各民族的平台,希望大家赛场展风采,共捧民族团结“奖杯”。西城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家燊肯定牛街街道创新工作,称赞赛事展现了街道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成果 。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