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时代坐标、价值锚点

2025年08月01日 17:22  |  作者:邹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20年来,“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引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学指引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力促进能源行业向绿、增绿、扩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彰显了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

“两山”理念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智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理论维度重塑了能源与生态的关系认知,从历史维度凝聚了能源转型升级的宝贵经验,从实践维度指明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坐标和价值锚点。

在能源开发领域,“两山”理念关系认识的三阶段演进,体现尤为典型。从20世纪80年代“有水快流”大力发展小煤矿,到“十一五”以来推动建成世界最大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体系,再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三阶段的生动体现。“两山”理念打破了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二元对立悖论,以及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的悲观预言,指明了能源与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之路。

——提供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范式指引。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约束向内生动力转变,生态环保规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和理念更新,逐步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油气领域以新一代石油工程绿色技术推动“零碳”勘探开发,煤炭领域形成充填、保水等一系列绿色开采工艺,煤电领域超半数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风电光伏技术装备实现“弯道超车”并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另一方面,生态价值认同驱动产业发展逻辑重构,改变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动适应的规律,能源企业更加注重将生态要素与生产方式整合,引领商业模式变革。塔山循环经济园区、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等多能互补新模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生态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

——促进了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伦理升华。“两山”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理论,重塑能源产业价值链,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能源产业将生态价值纳入生产力要素体系,将伦理规范转化为能源开发的制度设计,不断健全完善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协同的发展机制,生态补偿、绿色政绩考核、“三区三线”等一批政策落地见效,“绿色账户”等创新制度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公民行动。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两山”理念有力指引国家能源集团绿色发展实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题。能源产业需通过转型升级、技术迭代等多维路径,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回答好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体现能源担当、能源作为。

作为骨干能源央企,国家能源集团肩负能源保供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职责使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主攻方向。

重组成立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路前行,同步抓好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

一、 煤炭绿色智能开发引领行业。高效统筹煤炭开发利用和生态治理,推动低损化开采,增强碳汇能力,打造“生态矿区、绿色矿山、清洁煤炭”,形成“神东、宁乌、蒙东、新疆”4个亿吨级绿色矿区开发格局,国家级绿色矿山占比48%,煤矿智能化发展引领行业,煤矿全员工效达全国平均5倍。高效绿色开发露天矿,在准能矿区攻克大型露天矿开发和保护协同课题,打造“煤海塞罕坝”,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矿山生态旅游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二、 煤电清洁高效转型成果丰硕。坚决做好煤电大事,一体推进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固碳,超(超)临界机组占比62.2%,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强化煤电节能降碳,生物质掺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煤电污染物“近零排放”,首创烟气深度减排技术,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推动“高效煤电﹢CCUS”,建成亚洲最大的煤电CCUS项目。

三、 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换挡提速。“十四五”以来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789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的74%,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4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大力发展新能源,牵头开发宁夏腾格里、甘肃巴丹吉林等国家“沙戈荒”大基地,投运全球最大开放式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能共享号”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开创“绿色能源﹢蓝色粮仓”自然经济新模式。建成玛尔挡水电站,打造千万千瓦级“水光蓄储”一体化基地,在建水电规模全国第一。创新发展氢能,牵头设立中国氢能联盟,全国最大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投产,国内首次实现绿氢耦合煤制合成氨。

四、 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走深走实。突破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成套关键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产品由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转变。打造重大示范项目,建成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400万吨级煤间接液化、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国家级示范工程,引领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五、 能源国际合作向绿向新而行。大力推动清洁低碳技术和标准输出,在10个国家布局新能源和清洁火电项目14个。建设运营南非规模最大的德阿风电项目,实现中国风电全产业链整体“走出去”,成为“金砖国家能源合作的典范”。建设中国企业海外单机容量最大火电机组——爪哇7号,项目荣获亚洲电力“煤电项目金奖”等国际荣誉。自主培育的国能DCS系统成功在印尼、巴基斯坦、缅甸等项目实现应用,有效提升当地能源清洁利用水平,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国际形象。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国家能源集团将忠诚实践“两山”理念,重点聚焦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保护方式“三个变革”,高效做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两个统筹”,大力实施存量绿色增效和增量绿色做优“双轮驱动”,全面构建“创新引领、以煤为基、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的能源产业链体系。

一、 推进能源生产方式绿色智能变革。按照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统筹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持续增强能源生产供应能力。以203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牵引,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发,加快推广绿色开采工艺,打造高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推进煤电绿色转型升级,持续深化“三改联动”,有序开展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更好发挥煤电兜底、保障、调节作用。推进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煤制油气国家战略项目建设,迭代升级煤基新材料、新燃料,提高化石能源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调节作用。

二、 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变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主要流域水电开发、海上风电基地布局,力争2029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氢能、新型储能、钍基熔岩堆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全面提升能源产业链数字化和产品高端化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

三、 推进生态保护方式治理效能变革。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煤电锅炉烟气污染物、化工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推进运输产业“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加强生产水资源梯级利用,攻坚固废规模化利用处置技术,全力推动“无废集团”建设。构建重要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绿色矿山、绿色电站、绿色化工、绿色铁路、绿色港口建设,做好新能源建设项目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年建设2万亩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

编辑:张准正